文/圖 林明理

天將亮了,窗外傳來烏頭翁清脆的鳥聲。背起行囊,驅車直抵車城鄉的「海生館」。因為太期盼了,所以毫不在意雨絲漸漸飄了下來。我發現,自己倒像隻小丑魚般悠游在海裡,用「雀躍」兩個字,恰恰適合初次到展示館與巨型人造海底隧道見面的情況。
前廳的噴水池是熱鬧的。家長們或遊客紛紛舉起手機,就像水中的大魚領著小魚兒盡情擺出俏皮的姿勢,試圖同背景雕塑的大鯨魚緊緊聯繫在一起合照,這溫馨的畫面與冬天的冷雨讓我眼底生喜。
試想,如果沒有這群娃娃驚呼連連,在新蓋的全球首座無水水族館的「世界水域館」利用虛擬實境,將深海的白鯨讓他們嘖嘖稱奇;如果沒有一顆童心,就不可能像這群孩童般愈看愈興高采烈。
我倒是最愛觀看一個以影音播放的方式,呈現出大翅鯨唱歌於深海的模樣。想必是這歌聲感動了我,讓我每一想起,記憶猶新,不絕於耳。

或許這些魟魚、海藻,或企鵝、小海豹,讓我穿梭在巨型的透明水族缸前,偶一轉身,恍若也變成一隻魚,置身於海底國度。我跟著慢慢地游……終於到兩端極圈,漸漸地也感受到對各海洋生態的連結與生態保育的重要性。這樣的感觸亦是稀珍的。
於我而言,特別感慨的是,過去在純淨的極地,冰川白得沒有邊際,空曠而自然,像這些鯊魚等海洋生物都是司空見慣的。而如今,我從放映室中走出,步子極慢;因地球暖化改變了氣候,也破壞了海洋生物的規律與和諧。
雖然玻璃窗內有游泳或站立的小企鵝,可愛而天真,但我更喜歡看到企鵝能在極地的故鄉,在那裡,與大自然合而為一。體驗這一切,竟都如此引我遐思。
翌日清晨返家前,車過太麻里站,剛下車,就看到一片金色的海洋,幾艘舢板隨著波浪翻滾,正奮勇駛向前方……而遠處的浪花顯得分外狂放。我看得有些感動了,因為這是最真實的一面,它赤裸裸地將漁民生活呈現出來,而陽光正好,將山巒映得明亮。
走到鄰近的一座擁有一百二十一年的大王國國小前,鳥聲啁啾,心情極為舒暢。車繼續彎進知本「東遊季」森林園區,在火焰樹下流連時,無論是樹梢上的烏鶖、草地上的白鶺鴒,或是飛過的蛺蝶,甚至是一隻小小的枯葉蝶……鏡頭下,不是第一眼就引睛奪目,卻讓我在回憶中泛著淡淡的相思。就這樣直到近午,才捨得挪開腳步,回到家中。
臨睡前,我把一路山拍攝的景物,都逐一欣賞、歸檔。那大翅鯨的歌聲空靈悠遠,是我一種從來沒有感受過的,內心又一陣激動……而我只想留住這美好的記憶,存入自己長期的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