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學校廁所因使用頻率高且開放校園供民眾使用,管理較為不易,特別是超過二十年之廁所,普遍出現通風採光不良、台階高度差、陳舊格局及設計、空間狹窄等問題,讓各校傷透腦筋。
為打造友善、人性、在地化的優質校園廁所,提升師生民眾的如廁品質,教育局於一0三年度起首推國中小廁所整建計畫,施作完成後師生及家長反應極佳。一0五年度更專案推動公立國民中小學老舊廁所整建亮點計畫,編列預算兩億元,改造國中小老舊廁所計一百二十七校四百四十四間。至今中央及市府仍持續挹注經費,共同推動校園友善如廁空間。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廁所文化也是美感教育的一環,有的廁所融入馬賽克風的色彩磁磚,有的於牆面加上貼心巧思造型,比起以往,廁所環境更加通風明亮易整理,並給大家一種居家溫馨的感受。
廁所整修後,學校也將廁所改造融入相關課程,讓全校師生認識改造歷程及設計理念,宣導如廁禮儀,在學校教育中落實廁所文化,實踐環境和美學教育,未來將持續建置友善舒適的如廁環境,讓學生對廁所不再卻步,能更自在的使用及維護,也提供民眾完善整潔的公共設施。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