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佳欣
漁光島是台南安平港的沙洲,以前稱為三鯤鯓,鯤鯓是指大魚的身體。有人說漁光島很美,甚至每年都舉辦藝術節,吸引觀光客來拍照個幾天。我不敢說其不美,只能說那種「風景」是一種模糊且不確定的印象,或者老實說,我對這種美,沒有概念。
不管鯤島神話如何傳說,都改變不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那就是養蚵採蚵的結果,留在岸上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橫躺或直豎著沒了肉身的空殼,還稱不上「遺體」。可憐的是人們赤腳踩在大魚柔軟的身體,還要處處提防被硬殼所傷。拍照取景可以很簡單,刪得掉遠方海上蚵架,卻刪不掉近處沙中蚵殼。刪掉了照片中的蚵架,使風景變得美好,而畫面中減不去的蚵殼,卻讓沙地變得難行。
另一方面的天邊海角,四季更替、氣溫變化或海水優養,興許導致海岸線的繁殖旺盛,海邊地島一片綠藻如茵,彷彿微生物也有春天。不同於百花綻放,只能眼睛純欣賞而已,雙腳踩在春風裡的海菜地毯,厚實舒服且叫人放心好走,不需要再小心翼翼、步步為營的避開硬殼了。綠藻不僅是微生物,更是一種古生物,在地球出現生命時就存在了,比恐龍還早,比人類還早。若有神造萬物,各按其時的話,海藻早先被揀選了,忍不住羨慕起來。
這種密集的增生,與其說如繁星點點,不如說是形成綠色的恐怖美,伴隨著濃厚海水味,曝曬在日光中沒幾天,便很難再度芬芳起來。海藻味與蚵仔味相比,各有所長、難分高下。而那豐饒可觸之滿滿藻類自帶膠質,蓬鬆柔軟的質地讓人心生歡喜,走著跳著就好像旋入量子糾纏扭曲的時空,名言猶言在耳中或在鼻中或在心眼迴盪。
契科夫說:「所有人面對的神都一樣,不同的是人。」
七蚵仔說:「所有人面對的大自然都一樣,不同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