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作家李昂掀起的博愛座風波再次挑起了社會的敏感神經,「老人VS.年輕人」,「教養VS.沒水準」,「情緒勒索VS.擺爛不理」,這個議題每隔一陣子都會再來一次,讓我們從不同面向來談談濃得化不開的世代矛盾與衝突。
記者康子仁∕專題報導
作家李昂在臉書一篇發文,控訴坐在博愛座的年輕人不願讓座,甚至還對她翻白臉,氣得發文討拍。沒想到在網路上卻乏人同情,還被年輕人為主的網友痛批是「情緒勒索」,凸顯年輕一代和中老年人之間的觀念差距,以前充其量叫做代溝,如今擴大為鴻溝;世代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已經濃得化不開。

現在四、五十歲以上的長者,從小接受中華傳統文化洗禮與薰陶,強調敬老尊賢、尊卑長幼和尊師重道。受到儒家思想影響,待人接物講究禮節與宅心仁厚。
簡而言之,上一代的中心思想是「利他」,以前講求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吾日三省吾身」,凡事反求諸己,若遇紛爭先自我檢討,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不過,受到教改和去中國化的影響,以前「利他」的中心思想,已經改為「利己」。年輕人凡事以我為中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將敬老尊賢、尊師重道和基本禮節視為腐敗八股,早就棄之如敝屣;不少年輕人一遇到不合己意,動不動就嗆人、錄影爆料「給你死」,在大街上一言不合就開打。

許多年輕人甚至當起檢舉達人以檢舉為樂,或是躲在人後當個鍵盤俠,用尖酸刻薄的言語羞辱他人,殊不知這種仇視社會的心態,已經徹底破壞社會的和諧,也讓人與人之間失去基本的信任。昔日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如今充斥許多反社會、錙銖必較、睚眥必報的酸民,在真實生活和虛擬的網路世界,以狹隘的心態撕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少了傳統道德的束縛,再加上網路興起,年輕人不再重視貞操,動輒在網路上「約炮」。為了吸引眾人目光、爭取網友的點擊和粉絲,在網路上公開談論「約炮」引以為傲,甚至三P經驗。性解放的結果,也擴大年輕一代和上一代觀念的鴻溝。
許多新一代的年輕人,因為錯誤的教改政策,幾乎每個人都是大學生,畢業之後不願從基層幹起,也不想學個專長,只想找個輕鬆、高薪的工作,結果就是詐騙橫行,年輕人單純、欠缺社會經驗的弱點,成為詐騙集團吸收的對象;許多被害人甚至在詐騙集團的鼓吹下,搖身一變成為加害人。

年輕人以自我為中心,也不能全怪他們,政治人物為了選舉,挑動不同族群、不同行業和不同年紀的矛盾與衝突,也讓年輕人成為被捧在手心的一群,失去反省的機會;再加上近幾年男生只要當四個月的兵,少了以往兩、三年當兵的淬鍊,一進入社會和上一代相處,自然容易處處出現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