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菸不酒不嚼檳榔 長期鼻塞/複視 熟男檢出鼻咽癌

鼻咽癌第4期患者使用影像導引合併螺旋刀技術治療。(亞東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沒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48歲蔡先生,5年前因脖子莫名腫大、長期鼻塞且出現複視症狀,到亞東醫院就醫,確診為鼻咽癌第4期,近月經透過影像導引合併螺旋刀技術治療,目前腫瘤已經完全消失,讓蔡先生重回一般民眾的生活。

亞東醫院耳鼻喉部主任廖立人指出,針對蔡先生鼻咽癌第4期經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採用「前導化學治療合併同步性放化療方式」為治療策略,同時運用「影像引導合併螺旋刀技術」治療;即針對鼻咽腫瘤區域實施高劑量放射治療,並搭配每日放射治療前的影像引導調教技術,確認腫瘤位置,即時修正誤差,提高原發處腫瘤與轉移淋巴結消融控制率,降低對周圍重要器官的傷害。

經過7週治療後,蔡先生的鼻咽內視鏡、磁振造影及人類疱疹病毒第4型病毒量等檢查,均未顯示轉移或復發情形,腫瘤已消失,鼻咽功能也恢復正常,讓蔡先生終於取消了健保卡上的重病註記,重返一般民眾身分。

第4期鼻咽癌病患經前導性化學治療合併同步性放化療治療後腫瘤與轉移淋巴結已全消失,圖為鼻咽內視鏡檢查結果。  (亞東醫院提供)

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鼻咽癌發生率排名中,男性為第14位、女性為第20位,儘管各年齡層皆有罹癌可能,但仍以40-60歲年齡層居多。

放射腫瘤科主任謝忱希指出,目前導致鼻咽癌的原因尚未完全釐清,種族、地區、性別和遺傳因子都可能是潛在因素外,環境因子如攝取鹽漬或煙燻的食物、進香拜拜或抽菸等,有報告指出可能與鼻咽癌相關。在鼻咽癌患者的血清中,人類疱疹病毒第4型病毒指數通常較高,然而該病毒與鼻咽癌的確切關係截至目前仍未完全明瞭。

廖立人表示,鼻咽癌在早期的治愈率可達90%,但因初期無明顯症狀,不易察覺,常被誤以為是慢性或過敏性鼻炎,待確診時多已進入中後期,其症狀可能有眼皮下垂、臉麻嘴歪、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等。

廖立人並提醒民眾若出現鼻塞、鼻涕帶血絲、耳鳴或耳塞、不明原因的脖子腫塊不退、臉部麻痺、複視或頭痛等症狀,應盡快至耳鼻喉科就診,切勿延誤。

謝忱希表示,針對初期發現鼻咽癌,常以治癒性放射治療為主,中晚期則採用同步性放化療或引導性化學治療合併同步放化療等方法,如同蔡先生,只要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團隊,仍然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