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索卡藝廊 台日5人聯展

索卡藝術推出「華麗島:台日五人聯展」,展現台灣和世界交流接軌。(記者林雪娟攝)

索卡藝術推出「華麗島:台日五人聯展」,展名取自台灣日治時期的文學期刊,為日籍作家西川滿所創辦,以在台日人及本土台籍作家所創作的新詩為主要內容。今年剛好為台南400,展覽也對應,邀請3名台灣藝術家陳擎耀、黃琬玲、謝牧岐及2名日本藝術家青野文昭、楊珪宋共同展出,作品多元表現,從繪畫、陶瓷到複合媒材,藝術家們運用不同風格敘事,表達眼中獨一無二的世界及感受。

陳擎耀作品多以攝影、繪畫為主,表現題材廣泛,甚至將政治歷史人物肖像或宗教神話人物大肆改寫重述,增添詼諧與滑稽畫面感,獲獎無數,此次展出「愛的迫降」系列,靈感源自之前蔓延的疫情及未停歇的戰火,而從天而降的未必是祥雲,也可能是絕境、病毒,與敵軍。

黃琬玲多使用水墨與版畫為創作媒材,她認為山水畫是重要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此次作品主題為基於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票選活動所選出的「新台灣八景十二勝」,景點除代表人們眼中的台灣風光,也反映當時文化、政治及社會背景,另記錄台日早期的歷史人文風情,以小吃燒酒螺跟春聯的童子樣貌,視為台灣文化的最佳代表。

謝牧岐以寫生創作和在地環境文化脈絡有更深刻銜接,作品透露奇異感,透過「乾濕分離法」展現,以技法呈現顏料布,再裁切顏料線編織成整片的「畫布」;對物品修復深感興趣的青野文昭,也收集各項廢品,以修復、再生、循環為創作重點,東日本地震後作品加入地震、歷史、地點、記憶、故事等語彙並重新拼湊組合廢品,成為小動物、角落生物,增添趣味和可看性。

謝牧岐以寫生創作和在地環境文化脈絡有更深刻銜接,作品透露奇異感。(記者林雪娟攝)

華裔日籍藝術家楊珪宋創作以觀察「生命」為主,早期作品以內臟、身體部件為主,近年從植物主題發展,以陶瓷展現野草野花,作品《被踩踏的草》歪斜、殘破,然綠葉仍展現頑強生命力。索卡指出,台灣與日本僅一水之隔,兩地藝術家頻繁交流,此次以「華麗島」為名,就是希望持續和世界接軌,展期至6月1日於索卡藝廊。

(記者林雪娟)

即時

藍議員批財劃不公 新北不如高雄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財政收支劃分法...

伊森三重奏醫院獻藝 樂來樂療癒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音樂可使病人得...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