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楠西區青農林一夫從農科技化,特別在自家棗園設置微型氣象站,藉此協助農務時程的調整。林一夫表示,夏秋之際可以依據氣象站收集的天氣數據,判斷做預防性用藥,這比肉眼和經驗判斷來得精準,更可節省到成本。
林一夫指出,以往安心棗園的栽種管理,施肥用藥都依經驗和肉眼的判斷為主,往往施了肥用了藥,卻來了一陣雨,就前功盡棄,如今安裝微型氣象站可以長期收集各種參數做數據資料庫,且可預測未來數小時或數日的短時間內天氣變化,如此就可以更即時針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做更快速的預防性管理,減少災損。
林一夫也表示,微型氣象站可以測即時土溫、土濕、導電度EC值(土壤鹽度和肥力參考)、風向、氣溫、光照……等,而這些數據長期累積,再配合一年四季中不同時期的栽種經驗,就有個比對依據,可以在棗樹上觀察到想做的每項決策帶來的變化,還可按照不同策略試用新的資材,更可以分區嘗試,來判斷是否合適。
由於夏秋之際清晨常有濃霧發生,林一夫說,氣象站可以加裝葉片型偵測器模擬植株的葉子,收集表面溫濕度的數據,再配合園區即時影像,即可針對特定病害,判斷是否做預防性用藥和防災。
另外以分區來收集數據,就可精確地給種植建議方針,做為擴大面積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