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晃尿失禁 水腦症誤當老化

醫師陳彥秀說明水腦症症狀及治療方法。(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一名70多歲老翁步態不穩,走路搖搖晃晃、反應遲鈍、尿失禁,家人起初以為是正常老化,看了復健科、泌尿科等,未改善。拖了近一年才到神經內科診治,檢查發現是水腦症,手術後狀況改善。

員榮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彥秀表示,長輩步態不穩、記憶變差、尿失禁,可能是「正常壓力性水腦症」,須到神經內科檢查,才不會跟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巴金森症等搞錯。水腦症可見於任何年紀,以長者最常見。資料統計,65歲以上好發率約0.5%,因症狀是緩慢惡化,常被以為是老化而忽略。

陳彥秀指出,水腦症指腦脊髓液不正常堆積在腦部,俗稱腦積水。成人腦室每天約產生500cc的腦脊髓液,具有代謝循環及緩衝保護大腦的作用;一旦腦脊髓液無法正常在腦室內流動、排放,就會變成水腦症。水腦症病因不明,少數是腦部受傷、腦中風、腦血管疾病等。

陳彥秀說,水腦症是少數經由手術可逆的腦部疾病,治療主要是將腦中的脊髓液排掉,裝置引流管將過多腦脊髓液引到腹腔,再由人體自然吸收,約7~8成患者可以回復到原本狀況,恢復正常生活。

陳彥秀提醒,同住家人要仔細觀察長輩走路的狀態,如走路是否遲疑如黏在地上、常跌倒;記憶力減退或反應變遲鈍、尿失禁甚至大小便失禁,有上述症狀需盡快接受檢查

陳彥秀表示,水腦症要把握在1年內就醫,如果一直未能接受正確治療,拖了2、3年之後會因行走愈來愈困難,只得長期臥床,最後常因感染而往生,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