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要CT/MRI 醫界籲自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避免患者自行要求導致進行許多不必要的檢查,台灣醫務管理學會21日建議針對電腦斷層(CT)和磁振造影(MRI),除癌症等必要檢查外可收取少量定額自費;對此,健保署表示,已調整急診等部分負擔,盼落實分級醫療。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21日舉辦「第9屆第3次會員大會暨2024年THIS學術年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本次大會主題為大會主題為「打造健康台灣:投資醫療數位永續」,就是延續醫界倡議「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並主張台灣的醫療思維應從「成本控制」轉向「價值創造」。

對於立法院7月16日通過主決議,要求衛福部應改革健保,於明年中前達到平均點值1點0.95元。洪子仁說,提升健保點值,開源節流要齊頭並進,開源部分政府已經編列公務預算;節流則要提高分級醫療及部分負擔,節制不必要的醫療使用。因此提出針對國人常做的高額檢查,收取定額的部分負擔。

洪子仁指出,CT和MRI檢查除了用於癌症檢查外,也可能用於骨科、腦部等檢查。但除了癌症外,多基於臨床要求;有時更會遇到患者要求醫生要做,導致醫生只能配合做,或冒破壞醫病關係風險拒絕,因此希望使用者付費,透過對癌症檢查等以外患者收取少量定額自費,減少不必要的檢查。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衛福部已盤點現行健保總額內項目,提出17大項公衛福利支出,金額300億元,規劃以3年期間逐步改由公務預算支應;另將爭取政府公務預算挹注,並將一步步往前,把錢用在刀口上,爭取更多資源,讓健保永續。

石崇良則回應,健保法中原來就有規定,所有醫療費用都有20%部分負擔,開辦後也有過多次檢討。去年下半年已開始調整部分負擔,其中就包含門診藥費與急診,盼讓各層級中有差別,以利落實分級醫療。

至於檢查檢驗費部分負擔,石崇良說,目前都還沒有採記,除退費、手續等問題,也考量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須要長期抽血追蹤的患者造成負擔。因此會先檢討去年到今年門診藥費與急診部分負擔成果,再討論是否要加入檢查檢驗,醫界相關建議也會納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