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 6歲女童長胸部

中醫兒科醫師林怡君說明治療性早熟常使用的中藥材有炒麥芽和夏枯花。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姜姓女子5年前發現6歲女兒右胸乳暈下方有腫塊,就醫發現性早熟,確診是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為避免長不高及未來有肥胖慢性病等問題,接受中西醫調理,如今11歲,沒有提早來經,性徵表現正常,身高156公分,持續長高中。
 中國附醫中醫兒科醫師林怡君表示,如今11歲的姜小妹妹,5年前媽媽發現右胸乳暈下方有腫塊,就醫確診是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治療期間骨齡一度超前,身高百分位曲線下降,太早長胸部,提早來經,以後長不高 接受中西醫調理,醫師依病程進展快慢、生長速度、骨齡檢查、病童及家長意願調整治療方式。
 林怡君說,經過5年治療追蹤,姜小妹妹目前初經沒有提早報到,性徵表現屬於正常青春期範圍,身高156公分、體重38公斤,快追上160公分的媽媽,而且還在持續長高中,讓媽媽放心很多。
 中國醫大兒童醫院遺傳及內分泌科主任王仲興指出,性早熟有逐年增加趨勢,9成原因不明,多半是營養好肥胖不愛動,西醫治療缺點是孩子身高長得慢,生長激素貴,每天打針有副作用,搭配中醫,可讓小孩長的更好。以姜小妹妹為例,5年下來,身高還在長,生長板還未關閉,也避免性早熟後,過胖和容易有慢性病等負面影響。
王仲興說,多關心孩子第二性徵表現,如果女孩8歲前胸部就發育,男孩9歲前睪丸變大,或女孩初經來潮早於10歲,是兒童常見疾病之一,台灣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