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林姓大學籃球隊員在比賽中摔倒,導致肩關節嚴重損傷,肩膀活動度大幅受限,日常活動如穿衣和洗澡等都有困難;經復健科醫師施予增生療法、徒手治療和復健運動等綜合治療,肩膀已恢復原本的活動範圍,成功返回球場。
衛福部台北醫院復健科醫師黃尚阡表示,肩關節是由肱骨、肩胛骨、鎖骨及胸椎等多個結構組成的複合關節,並與肌肉和韌帶相連。由於關節本身結構的特性,使其活動度大於穩定度,日常生活中多數的動作模式皆需要肩關節參與;運動過度使用或外力衝擊會導致肩關節損傷,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和韌帶老化,亦容易導致肩關節受傷。

黃尚阡指出,增生療法是一種低侵入性、具有促進組織生長優勢的治療方法,副作用相對較少,是目前治療損傷的熱門選項。因增生療法使用注射方式,治療後1週內可進行輕度活動,促進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及重負荷活動,也要避免熱敷,以減少發炎的風險。
物理治療師劉芳廷表示,在醫師處理損傷後,受損的組織開始生長和癒合,徒手治療能使肩膀周圍軟組織放鬆,促進體液循環;再透過關節鬆動術,藉由牽拉單一關節的不同方向,關節轉動角度增加、周邊軟組織的牽拉,使肩膀更加靈活。
劉芳廷表示,在治療過程中,關節牽拉可能會對過度緊繃的軟組織造成微傷害,一些病人會在治療後24小時內稍感不適或輕微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可通過冰敷緩解疼痛、加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