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有很多人知道去除虛寒、改善體質,可以在夏季敷貼「三伏貼」;冬季敷貼「三九貼」則可以透過熱性中藥敷貼穴位增加陽氣,驅散寒氣,輔助夏季敷貼「三伏貼」的效果,改善因虛寒造成的病症也有很大的幫助。
慈濟醫院醫師洪崚育表示,人體代謝和身體機能主要是透過陽氣來推動,如果陽氣充足,身體比較能夠抵禦外邪與病毒的侵害,減少疾病發生,過敏疾病就是陽氣不足、寒氣累積體內所造成的。
古代中醫的觀點認為,在夏季「三伏天」與冬季「三九天」透過熱性中藥的敷貼,可以補充陽氣,驅除身體內的寒氣,提升身體機能。
「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這一天過後白晝開始慢慢變長,陽氣開始漸漸萌發,古人有所謂「冬至一陽生」的說法。
冬至過後的3個9天來敷貼熱性中藥「三九貼」,趁著陽生之時提振人體陽氣,引出體內的寒氣,調節身體免疫功能,減緩因體內寒氣所引發的疾病症狀,例如:四肢手腳冰冷,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呼吸道疾病,小兒胃口不佳、消化不良容易腹瀉等腸胃道疾病,或是小兒遺尿等泌尿道疾病都可敷貼「三九貼」。
貼過「三伏貼」的病人,冬季持續敷貼「三九貼」,陽氣提升還有加成的效果。洪醫師提醒,2歲以下幼童、孕婦、罹患糖尿病、正在發燒或有發炎症狀的病人,以及需要敷貼部位有傷口的人,不適合敷貼「三九貼」。貼三九貼之前,醫師評估一下身體狀況是否合適敷貼比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