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小米是一位30歲的工程師,因繁重的工作壓力導致長期熬夜,白天提不起精神,每天睡不滿8小時,讓她更緊張自己的身體狀況。她試圖靠週末多睡幾個小時來補回平時的睡眠,但效果不佳,反而讓週日晚上更難入睡,她試著躺滿8小時,但週一精神依然不振。
失眠問題困擾許多人,新竹身心醫學診所醫師鄭佳益說明,其實睡眠需求因人而異,大多數成年人每天需要7到9小時的睡眠,而非固定的8小時。如果白天能保持清醒、精神良好,就代表睡眠時長適合。也可以觀察自己一段時間,在自然醒來的情況下會睡多長時間。鄭佳益指出,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和情緒問題的風險,因此穩定的睡眠時數才是關鍵。
其次,很多人以為,只要躺在床上閉著眼睛,大腦和身體就能得到足夠的休息。然而,躺著卻睡不著可能讓心理對床產生焦慮,進一步加重失眠問題。鄭佳益指出,如果躺了30分鐘仍無法入睡,可以起身做一些放鬆的活動,例如聽音樂或閱讀輕鬆的書籍。但盡量避免使用3C產品,等有睡意再回到床上,並確保睡眠的光線、溫度適宜,能有效幫助入睡。
至於週末補眠可以彌補平日的睡眠不足的迷思,鄭佳益指出,雖然週末補眠能暫時減輕疲勞感,但無法完全逆轉長期睡眠不足對健康的損害(如:內分泌功能失衡、體重增加),甚至可能打亂生理時鐘,讓週日晚更難入睡,導致「週一症候群」。建議平日應儘量保持規律作息,讓每晚睡眠時間穩定。亦可將午間短暫午睡(15-20分鐘)作為補眠的替代方案,效果會比週末長時間補眠更好。
良好睡眠的3大重點是:找出適合自己的睡眠時數,不必過度追求8小時;如果睡不著,記得起身活動,避免加重焦慮;平日規律作息,比週末補眠更有助於長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