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戰爭或疫情供應短缺 食藥署:國血製劑產品盼逐年增加

本報綜合報導

台灣血液製劑仰賴國外進口,若遇疫情或戰爭恐短缺。食藥署預告最新血液製劑預估需求,民國115年血漿需求預計達17萬公斤,比今年再增3萬公斤,盼逐步提高國血國用占比。

食藥署3日公告114-115年度血液製劑預估需求計畫,因應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第8凝血因子等需求均上升,連帶血漿需求量增加,預估今年14萬公斤,明年17萬公斤。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指出,因台灣沒有血液製劑工廠,血液基金會自96年起將血漿原料送到澳洲,生產以國人血源為基礎的國血製劑產品。

據食藥署統計,目前國血製劑產品包括免疫球蛋白許可證2張,白蛋白許可證1張。其餘血液製劑均由國外輸入非國人血源,許可證共71張。

王德原表示,需求是由健保申報量推估,並以藥商年度申報資料作為參考。但以免疫球蛋白為例,去年國血製劑的供應量僅占使用量一半,無法完全滿足需求;加上免疫球蛋白是重要血液製劑,各國均管控用量,若遇到戰爭、疫情就會管制出口。而國血製造的白蛋白產品占比更低、不到10%,逐步提升國血製劑自給率是穩定醫療韌性重要目標。

王德原補充,原則上,國外血漿及國人血漿製劑產品落差不大,但學理上認為各國流行病學情況不同,保護力有落差。食藥署於去年10月24日公告捐血者健康標準草案,將捐血者年齡上限放寬至70歲,體重標準也有調整,預期可增加血液來源,進一步提升國人血漿製成血液製劑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