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小樣
一個老師、一個月、一本書、一場電影
「兒童需要什麼精神食糧來吸取營養、幫助成長?」
「師長們又該怎麼在孩童、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適時適切的提供引導、協助?」
投入兒童文學、少年小說的教學研究——許建崑教授從自身成長經驗並考慮時代所趨,如此由小而大,先從小朋友閱讀書單、導讀、影片推介著力,再及想到「一個老師、一個月、一本書、一場電影」的構想:一個老師(或許應該)盡量在每一個月讓自己讀一本書、看一場電影——這不是教育部規定的「教師研習」——「閱讀」與「觀影」都是自身的一種享受,亦能多方充實自己身處「師道」的人文教學品質。這個軟性構思卻很「hard core」地花了許建崑教授整整十年的光陰——在兒童、青少年「文本閱讀」與影音世代所需偏好的「電影欣賞」方面,為了提供範本導讀,便利師長們充實運用,他寫了《閱讀的苗圃——我的讀書單》、《閱讀新視野——文學與電影的對話》、《閱讀人生——文學與電影的對話Ⅱ》(以上皆於《國語日報小作家》專欄發表,後收錄成書於幼獅文化出版),另外更於《師友月刊》撰寫了〈書和電影的對話〉5年61篇各約4000字的專欄(待結集出版),可見其心血投注。以上《閱讀的苗圃》、《閱讀新視野》、《閱讀人生》三書以兒童、青少年(國、高中生)為主體閱眾、下筆考量;而發表於《師友月刊》的「文學 / 電影」專欄,其閱眾則以人文教師為主。
十歲的孩子
國小四年級的年紀「十歲」,或許是一條隱形的伏線、許建崑教授的一種心結。
當我問到:「如果要為國小、國中學生介紹一本書或一部電影,教授,您最推薦什麼?」
「這個問題很大、不好立即說,每個孩子年紀、個性與所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這個,我回去再好好想想,e-mail給你。」教授偏頭凝望、若有所思,他想了一下又說:「嗯!如果要推薦一部電影,應該不要錯過宮崎駿的《神隱少女》;十歲的少女千尋隨同父母搬家,父親開車誤入一個隧道入口小徑,爸爸好奇過去窺探……未經允許吃了餐館的食物變成了豬……小白龍……、腐爛神……、無臉男……、湯婆婆……、錢婆婆……、鬼母子……」教授侃侃而談(筆者都來不及筆記):「……這部電影很有日本文化特色,豐富多彩的情節元素——人情溫暖、生態關懷、親情關注……而過程中,女主角千尋努力去破除魔咒、拯救父母……父母子女的『愛』是天性,但在日常生活中總不免有摩擦怨懟,如何真誠去面對化解,才不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或許是筆者過於聯想——回家整理訪問稿時,恍然發現許教授為什麼會提到《神隱少女》這部影片,此關鍵字是否即為:國小四年級的「十歲」——我想到許教授親歷父母的爭吵、離異就在他「十歲」年紀;1990年許教授舉家赴美國麻薩諸塞州州立大學交換教學時,他的兒子也在國小四年級的「十歲」,而《神隱少女》的主角被迫跟隨父母搬家、離開生活所熟悉的地方、人事,要去面對另一種陌生環境時,也是「十歲」,這個年紀——不知是許建崑教授的潛意識還是一種巧合?
自己的「十歲」、兒子的「十歲」以及《神隱少女》的「十歲」;很多人經歷過、應該也深知:「愛」與「傷害」經常都糾纏在同一根源,這場域往往是很多人並不陌生的「原生家庭」(以故「心理創傷」或「社會問題」方面,發展出一種「家族治療」的突破方式);家人、親情是人生根本,這幾乎是我們生而為人難以擺脫的生命課題;《神隱少女》或許便是一種衝突、糾葛與諒解的借鏡。
化育千樹
筆者住在台中沙鹿,離我最近的是靜宜大學(趙天儀教授在此擔任教職時,這裡也曾是臺灣兒童文學研究的重鎮),但我更喜歡的是去東海大學、東海牧場、路思義教堂、文理大道、圖書館、相思林……放眼走逛。
許建崑教授在東海——從大學、研究所、助教、講師、副教授……到退休,更是半世紀的「東海人」,如若你也到此,或有機會遇見他穿梭校園溫文儒雅的低調身影。如果沒有遇見他,那也可以到圖書館二樓左側閱覽參觀,那裡有「兒童文學圖書專區」——收藏著他捐贈給母校圖書館的三千多冊兒童文學書冊,其中有很多更是購自國外、絕版珍貴的立體手動繪本。
此時,不知為何,筆者又想到了「樹」:人類的智慧、文化、經驗傳承,他們提供了多少生命年輪與見證——在圖書館,紙漿散出了光芒。而許建崑教授在教育界「杏壇」作育英「材」、在臺灣兒童文學界,尤著力於少年小說文本閱讀區塊:教學研究、評審、寫序、導讀推介……單人擔任「一整營的好人部隊」;教授退修之後並無閒著,還是經常給自己出功課精進,譬如接受筆者採訪的前幾日,海葵颱風登陸南臺灣(2023.09.03),他竟然還遠赴屏東去拍攝、採訪「宗聖公祠」(位於屏東市仁愛路,主祀曾子)、「昌黎祠」(位於屏東縣內埔鄉,主祀韓愈),真是此心熾熱、風雨無阻。
許教授目前仍擔任「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要職,身兼「臺灣兒童文學學會」理事。他因勤於教學、研究而耗去太多心力精神,所以自身創作相對剝奪,除了早期的五篇短篇小說收錄於《牛車上的舞臺》(民83年,台中市文化中心)之外,另有一本兒童文學創作是以史料小說筆法寫成的:《張衡傳》(光復書局出版)。
許建崑教授為臺灣兒童文學/少年小說研究的重要學者,更樂當一位兒童文學推手。「付出,不會讓人匱乏;分享,反而讓人壯大。」誠哉其言。
將心血貫注於枝幹花果——一棵隱身於東海校園的大樹;許建崑授孜孜矻矻職責於研究、傳道,致力提供文學的精神滋養,更樂於擔任出版社、作者與讀者的好朋友,在兒童文學、童話與少年小說方面,他雖然不是造物者,但卻是一個專業充實的好伯樂、一個貨真價實滿心希望改良品種、照顧好花木的「誠墾」園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