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特展 台南文化中心展場誌 探索未來

台南文化中心成立四十年,推出「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特展。(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文化中心成立四十年,推出「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特展,特別的是,以台南文化中心為核心,將其視為一個長時間發生於台南的藝術事件,重探中心的當代意義與未來想像。

策展人楊佳璇表示,台南文化中心作為城市重要文化場域,承載的不僅是展覽與表演空間,更是市民休憩、親近藝術的重要場所,此次從中心的歷史與場域特質出發,延展至當代生活與未來的多元想像,希望重新定義文化中心在城市中的角色與意義。

展覽以文化中心建立於夢湖(竹溪源頭之一)水塘之上的歷史與地理意義為起點,帶領觀眾深入探索這座場域,透過藝術家視角,讓民眾穿梭在前後台、體認各項人員角色日常。如藝術家劉紀彤以水為連結,擴展中心與城市間在時間和歷史紋理關係;陳為榛以中心內現成物,創作立體裝置,充滿與現場空間場域相關連元素。蔡明岳、黃奕翔,分別以「藝術機構∕機制」為創作對象,是特別的展出角度;林玉婷從中心美學教育角色構思,轉化為藍曬創作。

中心指出,展覽希望描繪一份文化中心四十年的隱性展場日誌,透過位置、人員,進行多層次對話,除重新詮釋中心為展演機構定位,也探索這座文化地標未來更多可能性。展期至十九日於文物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