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今年提出五件社會責任主題計畫,全數通過教育部第四期(一一四至一一六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包括一件國際合作型、一件特色永續型、兩件深耕型、一件萌芽型。成大表示,五個計畫型態及實踐面向多元,是成大長期耕耘社會責任實踐議題的具體展現。
成大表示,今年通過的五個社會責任主題計畫,分別是由心理學系楊政達特聘教授主持的「城鄉相伴健康永續生活.東亞連攜」;土木工程學系王雲哲教授主持的「曾文溪的美麗與哀愁:從水文與人文歷史、特色產業、到人工智慧數位永續系統的建置與驗證」;都市計劃學系張秀慈副教授主持的「惡地協作3.0:G.R.E.A.T.建構區域韌性與綠色網絡的共融淺山生活圈」;建築學系張珩特聘教授主持的「新港東的心感動—共築療癒生態藝術村」;以及今年新加入的生理學研究所湯銘哲特聘教授主持的「從診間到人間:泡泡龍族群的生命款待」。
成大表示,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是成大展現USR實力背後最重要的支持系統,特別成立「社會創新型USR資源中心」,由副校長陳玉女擔任召集人,人社中心主任楊政達特聘教授擔任執行長,在大學端與地方端全力支持各計畫推動,成立議題型與區域型教師社群,藉由「E-PCK學科教學知識實踐平台」,並結合各學院依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開設專業課程,均為成大學術領域紮實的科研成果,因此計畫獲教育部全數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