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醫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16日指出,中西醫搭配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讓整體死亡率降低76%。林口長庚中醫部主任黃澤宏表示,中醫除依藥理開藥治療外,也會教授患者進行神闕穴等穴道按摩,並搭配八段錦等調氣血之有氧運動,快速恢復健康。
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洪裕強表示,冠心症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在冬天最好發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狀表現為胸痛、胸悶、易喘、呼吸困難,中醫治療冠心病常見可分為心脈瘀阻、痰濁閉阻、寒凝氣滯、心氣虛、心陰虛、肝腎陰虛等6種類型,可使用人參、附子、桂枝、黃耆等治療,再搭配少量保護血管、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達到治標又治本的效果。
奇美醫院中醫部長許堯欽指出,中醫是治療心律不整的最佳捕手,因心率不整的病因是多因子性的,基本上是人體陰陽氣血失去平衡的結果,治療時需兼顧心臟與其他臟腑,急性期的控制在於正確掌握心臟陰陽氣血虧虛的程度,進行調和,迅速穩定心率,對於以西藥控制療效不滿意,或已裝置心律調節器或心室內去顫器仍然感覺不舒服者,建議盡快請中醫調理體質。
高雄長庚中醫部主任劉俊廷表示,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導致身體各器官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和養分,常見原因包括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瓣膜疾病等。中藥治療高血壓患者常用的複方為天麻鉤藤飲,單方為丹參,中藥的搭配使用可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臟衰竭風險。此外,心臟衰竭患者常用的複方為炙甘草湯,合併其他中藥治療,可降低整體死亡風險。
黃澤宏指出,預防心臟衰竭的關鍵在於控制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尤其當心臟功能的損壞出現高血壓性心臟病,導致心衰竭、冠狀動脈疾病和心律不整等,中醫稱之為胸痹、心悸、怔忡等,除服藥也應配合穴位按摩,包括心俞穴、膈俞穴、腎俞穴、膻中穴、關元穴、神闕穴等,並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養生運動療法,實現全方位的健康管理,達到最佳的臨床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