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育民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安南區長安國小校園傳出「叩、叩」敲擊木塊的聲音,師生一眼就查覺小啄木身影,牠以螺旋狀方式攀爬,爬樹、找蟲的模樣十分有趣,探頭探腦看著樹枝,好像在問大樹「那裡有蟲蟲」。
台灣有四種啄木鳥,分別為大赤啄木、綠啄木、地啄木及小啄木,小啄木的體型最小,背面大致為黑色、臉部白色、腹部是灰褐色並帶有白斑。一般鳥類的腳趾構造是三趾朝前、一趾向後,小啄木則是兩趾朝前、兩趾朝後,再加上堅硬羽尾,能將身體穩穩地固定在樹幹上,並輕易在樹上爬行。
長安國小老師翁育民表示,五年前在長安國小首次發現小啄木蹤影,當時算是很大的驚喜!之後陸續在校園看過數次,甚至發現牠在樹幹上啄了個洞,小小啄木不時探出頭來。近日又聽見熟悉的鳴叫聲,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次有兩隻小啄木,爬樹、找蟲的模樣十分有趣。
小啄木一年大約有一到兩次的繁殖機會,繁殖期為三月到六月,在枯木上挖個洞築巢築,公母鳥輪流孵蛋共同育雛,剛孵出的幼雛沒有絨毛,眼睛無法睜開,也無法自行保溫與進食,須倚賴親鳥提供保暖與食物。
翁育民說,長安國小外圍仍有未開發的草叢地及農作區,生態資源豐富,常見的白頭翁、綠繡眼、喜鵲,偶而可以看到環頸雉在草叢中穿梭,猶如一處生態教室,十分期待小啄木築巢繁衍下一代,作為生態教學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