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憲坤早年開採砂石,將中部的砂石運往全台灣,50年後建築年限已到,當年的建築物逐步成為廢棄物,兒子呂東璇此時入場,全部回收再生精煉利用,在時代潮流沖擊下,父子倆從「動脈產業」和「靜脈產業」,微妙又帶著使命的完整循環。

天生生意囝仔 老董眼光精準
立順興老董呂憲坤出生苗栗苑裡,天生生意囝仔,身段柔軟眼光精準,商場只有朋友沒有敵人,早年經營營造業,1980年代遇上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營建事業被倒,債方以砂石場賠償他,呂坤憲做生意是英雄造時勢,唯一準則是「有戰死沒投降」,管他賠不賠錢,咬著牙就承接下來,最早砂石業也是慘淡經營,一噸才60多元,隨著台灣經濟起飛,砂石價格也逐步高漲,100、200…在他手上做到一噸600多元,這其中的跌宕起伏,就是台灣一頁經濟發展史。
呂憲坤好客豪爽,真誠又熱情,和許多陌生人一見面,三二句話就立馬成為莫逆之交,滿天下都是好朋友,幾乎所有人都喜歡他,做生意更有特別獨到之處,他有2句名言「做生意要從門口開始做,要有量」,意思是遍地都是客戶,只要身段放得下,走出家門口就可以立即找到客戶;另外就是要做出規模,開餐廳不驚人呷,經營的規模要夠大,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他在事業最盛時期,擁有四間砂石場以及混凝土廠。呂憲坤外號是「砂石大王」,從新竹以南到中部地區都是他的天下,是台灣最大的砂石場,一時呼風喚雨,全台灣的營建廠幾乎都有他供應的砂石。
投入資源再生 拐回兒子接掌

而河川開採砂石,從遍地可採,到逐步禁採,天然資源有時盡,2000年台灣河川的砂石資源逐漸枯竭,政府開始禁止業者在大甲溪、大安溪開採砂石,敏感的他意識到未來砂石來源會取得不易,於是著手轉型,評估做資源回收再生,最早從「土尾場」做起,在苗栗國道3後龍交流道附近,設置一公頃的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當年土資場是特許行業,巨資投下了,卻拿不到執照,遲遲無法使用,「有戰死沒投降」的牛勁再起,乾脆「舞擱卡大場」,正式進入資源再生回收再利用領域,並且用美人計把「頭頂一粒珠」聰明絕頂的兒子呂東璇拐回家裡,2002年立順興正式成立經營。
呂東璇和呂憲坤長得很像,出門絕對不會被誤認,他畢業自清華大學化工研究所,是成大環境工程系教授張祖恩的關門博士生;呂東璇原來在台積電任職,也是走路有風的工程師,在父親苦心安排下,娶得當年任職於新莊福營國中的老師林素玉,她是台中出名的美女,抱得美人歸,接掌立順興,成家立業一氣呵成。他一登場,更是氣勢不凡,父親打下的天下,他做起來更虎虎生風,每天腦子裡的迴路都有數十圈,反應快點子多,他將立順興定位為「全世界低碳材料的前導者」,豪氣萬千的進入這個領域。
呂東璇自詡是讀書人,以《易經.泰卦》「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志其同」做為經營理念。2002年《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ing Things)這本書正風行,他大受感動,決心把資源和材料無盡回收利用,導入科學方法,一上台就開啟產學合作,要把資源再利用做到位,他自己帶了一個研究小組,20多年來和成大、中央大學、輔英科大、中台科大、聯合大學、仁德醫護管理專校等學校合作過無數案子,全心投入到再把自己送回學校念博士班,投到成大環工系教授張祖恩門下,張祖恩的學生多是學界研究型學者,呂東璇是第一個來自業界的博士生,多年來他的學弟妹都已經拿到學位跨出校門,只有他還緊緊跟著老師,學位尚未到手,張祖恩也期許呂東璇能做出業界楷模。
資源循環 累積技術再進化
立順興Resource,望文生義就是打定主意做資源循環,剛開始主要收受廢鑄砂、電弧爐煉鋼爐碴、感應電爐爐碴、化鐵爐爐碴等廢棄物,是台灣前三大電弧爐碴再利用廠,接收電弧爐煉鋼爐氧化碴、燃煤底灰、無機性污泥,到目前已增加廢玻璃、廢陶瓷、鍋爐底碴等17種工業廢棄物,以及營建剩餘土石方等;廢棄物進場後,隨即進行破碎、磁選、篩分及水洗處理後,製成再生粒料,提供瀝青混凝土廠、高壓混凝土磚廠及各工程單位使用。
無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製程門檻並不高,立順興藉由電極通電產生高溫電弧冶煉,煉鋼過程會產生電弧爐爐碴,將冷卻後的爐碴經過粗篩,再破碎、磁選,使殘鋼與與爐碴分離,經分離後的爐碴粉碎後,經過多次磁選分離及水洗去除石灰質細顆粒,成為合乎規範的骨材。

另外,玻璃、廢陶瓷、及營建剩餘土石方等,則以乾式碎解分選加工製程為主,資源化處理成天然砂、天然石,陶瓷砂、玻璃砂;可以再製成高壓混凝土製品、瀝青混凝土鋪面、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CLSM、路緣石、高壓混凝土地磚、連鎖磚等水泥製品。
也收受營建剩餘土石方之剩餘泥、土、砂、石、磚、瓦、混凝土塊等,再生成低碳再生綠建材。
呂東璇的自我要求高,從砂石場轉化為廢棄物再利用,從原來的基礎技術再提升,其差異化在磁選程序,尤其是含鐵量高的廢棄物,多次磁選以確保品質穩定。

隨著經驗累積與技術再進化,立順興也從「綠營建資源循環中心─建材銀行」進化到「低碳材料循環中心─建材銀行」,從2005年至今取得10項專利方法。從2015年至今取得多項「I綠色內涵」認證,包括「資源再生綠色產品證書:玻璃砂」、「再生綠建材鋪面料粒─電爐碴粗粒料」、「再生綠建材鋪面料粒─電爐碴細料粒」、「再生綠建材─混凝土用料粒─陶瓷細料粒」、「ISO 14067產品碳足跡」、「ISO 9001」及「BS8001循環經濟模式─低碳材料銀行」整體成熟度為最高等級(Optimizing)」。
呂東璇說立順興20年的循環經濟實踐,對營建業、鋼鐵業、發電業、陶瓷業、磚瓦業及其他工業提供事業廢棄物解決方案,免除廢棄物對產業帶來的困擾,對下游則提供循環再生的低碳再生綠建材和再生粒料,以及功能性混凝土製品,讓下游客戶品更加合低碳循環材料,創造更大商機,他的目標是全世界低碳材料領導者。

違規被罰停工 化危機為轉機
呂東璇志向遠大,眼光無限,但是立順興並非順風順水,和台灣許多環保科技公司一樣,實務走在法律之前,幾乎每家環保科技公司都曾歷經違規被罰,立順興也不例外,但是呂東璇父子將危機轉化為轉機,成為台灣第一家因為廢棄物被停工,在政府協助處理之後拿到全國第一張經濟部工業局共同處理體系合法執照。
2001年進料的爐碴中有集塵灰,做成級配,其中含有重金屬鉛和鎘,被檢出成分超標,立順興被勒令停工,是全台第一家廢棄物處理業被停工的工廠,環保署成立專案來整治,輔導立順興工廠,以整治污染土壤標準,重新清查盤整檢測,製程更新,重新清洗所有設備,並且設計出從進料到檢測到處理的全新流程。
政府單位的介入,讓立順興改頭換面,時間很長,過程很曲折,但是終於確立廢棄物處理設施規格功能、處理能力、污染防治監測、營運管理,尤其是廢棄物最終處置去處,確立這些SOP,並且在2003年拿到全國第一張經濟部工業局核發「共同處理機構許可證」,當時呂憲坤常很神氣的告訴旁人「我是天字第一號」。
2016年台北的松菸文創大樓爆發混凝土使用電弧爐還原碴、導致牆面膨脹的「青春痘事件」,加上先前台南的「波浪路」、彰化的「爐碴堤防」事件,在各界撻伐下,迫使經濟部修正《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包括進一步區分出氧化碴、還原碴的各自用途,但也因為禁止兩者使用在低強度混凝土,導致市場需求急凍。
這個事件大概是立順興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廠裡面堆滿了廢爐碴,處理量很小,從過去30萬公噸急降到7萬公噸,處理以後又無法再使用,業界一片低迷氣息。
外界的改變嚴重影響爐碴的補貼費用,呂東璇說好像坐直昇機,上下變化很大,立順興剛開始進入市場,最早爐碴廢棄物進場一噸補助60元,立順興的技術很高,許多別人無法處理的廢棄物都要進到立順興,呂東璇自詡立順興是業界的LV,進料補貼節節高升,從60元到150元到350元,呂東璇說立順興擁有處理費的訂價權,一直到台北松菸事件爆發後,最高補貼到1100元。
(文∕楊淑芬,圖∕立順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