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7旬江姓老翁突發劇烈腰痛腹痛,急送台中慈濟醫院緊急檢查發現腹主動脈瘤破裂,命懸一線。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鄭伊佐帶領團隊緊急施行微創手術,搭配去年9月納入健保給付血管內錨釘技術,穩定病情,不僅救命,還為病人省下近40萬元醫療費用。
醫師鄭伊佐指出,老翁腹主動脈瘤直徑長達10公分,超過正常動脈的3倍,瘤體上端與腎動脈距離不到1.5公分,屬於高風險的「瘤頸過短」案例。這類病人過去大多採用開腹手術,手術風險高,恢復時間長;若使用微創支架手術,則易因支架固定不足導致復發。考量老翁年紀大且有抽菸習慣,採用血管內支架及血管內錨釘的微創技術,在腹股溝處開兩個小傷口就完成手術,病人快速脫險。
血管內錨釘技術近年引進台灣,具備「穩固支架、減少併發症」優勢,過去屬於自費項目,費用高昂。透過健保署與台灣血管外科醫學會努力,去年9月納入健保緊急給付範圍,提升醫療可及性。江姓老翁是台中慈濟醫院此技術開放健保後的首例。
江姓老翁長期抽菸,過去發現腹部有跳動性腫塊,因沒有不適感而未就醫檢查。坦言這次驚險經歷痛下決心戒菸,調整生活習慣。術後恢復情況良好,第3天轉入普通病房並脫離呼吸器。

鄭伊佐提醒,腹主動脈瘤常被稱為「隱形炸彈」,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只有在破裂後才被發現,治療難度大幅增加。高血壓、抽菸、糖尿病及家族病史是主要風險因素,建議高危險族群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若出現腰痛、腹痛或摸到腹部有跳動性腫塊,立即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