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1日公布市售醃漬蔬菜抽驗稽查結果,經抽檢驗226件產品,有14件產品因檢出漂白劑或防腐劑不合格,相關業者皆已由地方政府進行裁罰。
食藥署表示,筍乾、蘿蔔乾、酸菜等醃漬蔬菜因其風味特殊,廣泛應用於國人料理中,部份業者於製程中會使用漂白劑或防腐劑,以減少該類產品之褐變及腐敗現象。食藥署為確保民眾食用的安全衛生,聯合地方政府對醃漬蔬菜販售業稽查及抽驗,本階段共計查核127家,其中部份業者因食品未離地放置或販售場所環境衛生不佳等GHP缺失,經地方政府衛生局責令業者限期改正並複查合格。
在產品檢驗方面,共抽驗226件產品,其中14件產品因檢出漂白劑或防腐劑不合格,包括雲林興安合作農場之特選酸菜絲,雲林全鄉農產之小酸菜、酸菜等都被驗出二氧化硫超標,2業者各被處以3萬元罰款。
另外,彰化文種實驗之梅子客家酸菜也被驗出二氧化硫超標,業者被處以4萬元罰款。南投永佳菓菜行之姜條、醃薑被檢出苯甲酸超標,業者被處以3萬元罰款。雲林昱品農產行的漬菜與酸菜被查獲含有苯甲酸與二氧化硫,被處以3萬元罰款。
食藥署指出,高雄定芳食品之糖醋薑、雲林新允農產行之酸菜、雲林崇品農產行之酸菜及桃園聯應企業之筍茸都被發現二氧化硫不合格,4家業者也各被處以3萬元罰款。
食藥署表示,抽驗不合格產品之源頭製造業者,食藥署均將納入相關稽查專案加強管理,並持續查核業者使用食品添加物是否遵守「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等食品安全衛生相關規定,並請民眾選購醃漬蔬菜產品時,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廠商,並仔細檢視產品標示,以保障食用安全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