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重任美國總統,有意建立與習近平的私人關係,方便兩人直接對話溝通。圖為2019年大阪G20高峰會中舉行的川習會。(路透,資料照)
川普重返白宮,全球政治版圖及地緣政治競爭格局也將面臨難以預料的變化。然而,國際局勢早已不是他八年前首度上任的景象,俄烏戰爭、中東危機及大國博弈都是川普必須直面的挑戰。普遍認為,川普的交易性格及「美國優先」思維將衝擊二戰以來的國際體系,其孤立主義傾向亦將對現行國際秩序產生衝擊。
撇開美國內政不談,面對外在挑戰,川普深知,美陸關係是當前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亦攸關國際社會的穩定。因此,他在就職前三天就先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熱線通話,希望「能共同解決問題,儘可能讓世界更和平、更安全」。川普顯然知道,平和穩定的美陸關係將是他外交政策的成敗關鍵,也是俄烏戰爭及中東危機能否徹底解套的重要助力,也有意建立與習近平的私人關係,方便兩人直接對話溝通。
基本上,「先禮後兵」是川普交易性格的重要成分,更是他向對手「極限施壓」的起手式,畢竟他可藉美國各方面優勢,正面迎擊挑戰或威脅。川普在就職演說強調,他將再次打造「全球最強大的軍隊,並專注在唯一任務:打敗敵人」,進而以實力打贏且終結戰爭,期許自己成為和平締造者和團結者。若從他自豪從未捲入任何戰爭的語氣來看,新政府應不會尋求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但絕對會憑藉所有力量爭取美國利益。
川普雖邀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就職典禮,但最後由副主席韓正為代表,應是不願在未能確定雙方敵友關係之前,就落入川普設定的互動模式,以免在美陸賽局之中陷入被動。韓正趁著造訪華府之際,就先與川普的副手范斯會晤,雙方都希望加強雙方在區域安全及經貿議題的合作,共同穩定雙邊關係。
韓正、范斯以副手身分釋出善意,不無互探虛實的用意:川普主義對上習近平的民族主義。川習通話提到,希望新任期能推進雙邊關係在新的起點取得更大進展。然而,貿易戰就是川普開打的,他也誓言要扭轉現在不公平的貿易逆差現象,這將會是決定美陸關係良窳的重要關鍵。
鑑於台灣是極可能觸發美陸衝突的熱點,川普應會依循美國長期的「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立場;川普還表示習近平不願挑起戰爭,習近平也反覆提醒川普台灣問題必須慎重處理。換言之,華府及北京可能共管台海、不讓台灣問題惡化成兩國衝突的因子。賴清德總統應從川習的談話當中,領會出更深層的意涵,避免跟錯風向。
此外,川普剛入主白宮就簽署數十道行政命令,其中包括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及世界衛生組織。各國雖已有心理準備,仍難接受此一衝擊,更擔心產生連鎖效應。對台灣而言,賴政府應針對我國的國際參與做好周全預案,畢竟拜登政府在最後時刻仍信誓旦旦地支持台灣有意義國際參與,結果川普一上台就先退出世衛組織,對我國爭取今年出席世衛大會必將造成嚴重打擊。
川普雖說他和習近平將盡一切努力,讓世界更和平,更安全,但國務卿盧比歐卻強硬指控中國大陸欺騙、偷竊等,兩人態度迥異恐怕就是川普習以為常的兩手策略。台灣不必過於擔心美國棄台,但也不能以為向美國購買軍備就可安然無事。美陸積極接觸,賴政府應避免落入「朋友的敵人就是我的敵人」困境,而應積極尋求促進兩岸互信之道,徹底化解台海衝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