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邱姓健身教練因運動傷害造成關節疼痛且反覆腫脹積水,服藥未見改善,轉至大醫院治療,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深達11mm的關節軟骨病灶,接受一次性關節鏡軟骨植入手術。術後2個月不但已重返工作崗位,關節無明顯腫脹滲液,且可開始做蹲舉動作不會感到疼痛,可以安心健康過好年。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主任張伯羣指出,關節軟骨受損及退化是相當棘手的問題,也是骨科學界致力於突破和解決的課題。因為軟骨再生能力較其他組織弱,病灶也有可能因反覆使用而擴大或惡化,如何及時且有效治療、阻斷病灶進展至關重要。目前針對軟骨再生有多種手術,其中最新的一次性軟骨植入手術,適用於較深且單一或面積不大的軟骨缺損,優點包括一次性手術、傷口較小、固定能力較佳、症狀恢復較快,且不需從正常軟骨挖取大面積軟骨組織。案例邱先生後續安排核磁共振追蹤病灶,植入物依舊安穩固定於病灶,手術前骨水腫的現象亦不復見
他說,關節持續疼痛或腫脹通常其來有自,X光正常的假象下仍可能有其他問題存在,若藥物跟復健治療後仍無改善,可考慮進一步檢查;至於關節有無滲液,民眾可自我檢測,像是髕骨敲擊測試,以手虎口由上往下推膝蓋骨,然後往返覆推髕骨,如果有撞擊感,代表關節可能有積水。任何蹲跳運動都要考慮自身條件,建議經由專業人士引導,避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