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葉進耀∕綜合報導
疾管署24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個案為30多歲肯亞籍女性,1月上旬自肯亞入境,診斷為惡性瘧(又稱熱帶瘧),為今年國內首例。個案經治療後返回丈夫公司宿舍休養,衛生單位將追蹤個案健康狀況及後續檢驗結果。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這名30多歲肯亞籍女性丈夫在台灣工作,因此1月上旬自肯亞入境台灣;1月19日出現頭痛、發燒,23日至醫院就醫,經治療後,已返回丈夫公司宿舍休養,衛生單位將追蹤個案健康狀況及後續檢驗結果。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累計1例境外移入個案,與過去4年(2021-2024年)同期0-1例相當。近5年(2021-2025年)累計19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惡性瘧為主,其次為間日瘧。
疾管署表示,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惡性瘧最常見。
大多數人感染後,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症狀,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主要為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惡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的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間日瘧跟卵形瘧可能潛伏在肝臟數星期或甚至數年後再復發,所以在治療完血液瘧原蟲之後,必須再服用primaquine做根除治療,以避免間日瘧或卵形瘧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