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玉毅 圖/紀宗仁

這幾日大家閒聊時,滿腹感慨,說年一年年過,卻越來越不知道該準備什麼年貨好。初聽覺得好笑,細思之,發現確實如此。有時候我甚至都覺得,「年貨」這個詞離我們似乎都已經有些遙遠了。
當然,遠歸遠,感慨歸感慨,東西還是要備一些的。吃得太過尋常,穿得沒有新鮮感,思來想去,把書當成年貨帶回家裡去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我看來,書香味也是年味的一種。雖然它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作交通工具,但是它可看可賞,甚至如有一扇不受時間和空間法則限制的傳送門,透過紙面的文字,能夠讓讀者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可往南極,可往北極,可去數千年以前,亦可去百萬年以後,小小的文字,宛若須彌芥子,其包含之廣,超出人們想像。
這樣的年貨可以送人,也適合獨享。
送幾本好書給家人,帶他們去那些沒有去過的地方,領略那些未曾見過的風景,完全不用擔心堵車,也不必懼怕囊中羞澀,因為我們所需支付的,只是時間而已,至多,再添一些燈光與燭光。你也可以提醒家人將它認作一個導遊,在將來某個時候,全家人一起打卡書中提及的那些地方。不知不覺間,傳遞年貨的同時你們也傳遞了一個念想。
送幾本好書給朋友,與他回憶往事,重溫你們之間的友誼。時間如白駒過隙,讓人追趕不及,但也有些東西不會隨它一起消失,友誼就是其中之一。人與人的故事有許多的相似之處,馬克思與恩格斯,黃仲則與洪亮吉,別人的故事裡也會有你們的影子。有些事情面對面說太過煽情或矯情,用這樣一種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剛剛好。
送幾本好書給自己,利用春節假期那難得的消閒時光,走親訪友之餘隨便翻上一翻,找回曾經那個愛書的少年,以及閱讀時的那種暢快與愉悅。除了放鬆心情,讀書也可給自己充電,就像小的時候過年時節大人總要為我們添置一身新行頭,出去走親訪友總覺精神抖擻。想來提升自己,沒有一樣年貨比書更具性價比。
相比於其他年貨,書所需要的空間也省。行李箱,後備箱,隨便一個角落都可以放上幾本,而它所散發的書香味卻比鞭炮味還要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