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小酌 小心藥品酒精交互作用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家家戶戶吃團圓飯難免小酌,食藥署提醒,像止痛藥、安眠藥、心血管及降糖尿,有些藥品就算不是跟酒精同時使用,也可能因酒精在體內代謝過程長達數小時,小心藥品交互作用。

食藥署提醒,不論是在外宴飲或在家圍爐,都要落實預防食品中毒,要落實「洗鮮分熱存」,且不食用山泉與動植物,飲酒需謹慎,小心藥品交互作用。

食藥署指出,調理食品時,要「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注意食材新「鮮」度、不過量採買;製備餐點時生熟食要「分」開處理,並要澈底加「熱」到中心溫度70°C以上;另外,不管是在家未食用完的菜餚,或打包外帶的餐點,都要儘速冷藏保「存」在7°C以下,如果是易腐敗的,建議存放於5℃以下,並記得充分復熱後再享用。

春節出外郊遊踏青時,也要記得不飲用山泉水,且不食用不明的動植物,要開心出門、安心飲食。

另外,食藥署提醒民眾,有些藥品與酒精併用會產生交互作用,可能影響藥效或增加副作用發生風險,會與酒精產生交互作用的藥品類別,包含止痛藥(ibuprofen、indomethacin等)、鎮靜安眠藥(alprazolam、diazepam、lorazepam、zolpidem等)、抗生素(metronidazole、co-trimoxazole、cefamandole等)、降血糖藥(glimepiride、glipizide、glyburide等)、心血管用藥(lercanidipine、doxazosin等)等。

食藥署表示,這些藥品就算不是跟酒精同時使用,也可能因酒精在體內代謝過程長達數小時,因此產生交互作用。建議有在使用這些藥品的民眾,在用藥前詳閱藥品仿單或說明書,確認是否有藥與酒交互作用之風險,如果對於藥品使用有任何疑問,可諮詢醫師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