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解2.0—給台灣一個對話的機會 比30年前更需要這樣的智慧

蔡壁如表示如果當選民眾黨主席,將主動邀請藍綠兩黨黨主席及黨團成員,共同舉行「咖啡會」,討論國會運作、預算審議與爭議法案。(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前立委蔡壁如一日表示,三十年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邀請新黨領袖趙少康、陳癸淼,在立法院咖啡廳會談,史稱「大和解咖啡」。這場會面,讓原本意識形態對立、甚至時常針鋒相對的兩個政黨,願意為國家發展放下歧見,尋求合作的機會。雖然最終未能成功,但這段歷史仍然象徵了一種政治智慧—在困局中尋求轉圜,在分歧中找到對話的可能。

蔡壁如指出,國會三黨不過半,原本應該是台灣政治擺脫藍綠惡鬥的契機,然而藍綠對立與衝突卻反而更加激烈與惡化。如今,「朝野大罷免潮」開打,藍綠彼此攻擊、互相報復,讓台灣政治陷入惡性循環。對多數希望安定的中間選民與普羅大眾來說,這樣的政治鬥爭不僅令人厭倦,「大罷免」的動作更與人民的真正需求背道而馳。

她說,如果當選民眾黨主席,將主動邀請藍綠兩黨黨主席及黨團成員,共同舉行「咖啡會」,討論國會運作、預算審議與爭議法案。三黨應建立基本對話機制,對無法妥協的議題先行擱置,對能夠合作的項目積極推動,一切決策均以民生經濟與國家安全為優先,讓民眾黨扮演協調者的角色,避免台灣國會陷入無止境的內耗。

蔡壁如表示,民眾黨始終堅持中道理性,將以柯文哲主席的理念為指引,反對任何形式的惡意罷免,因為政治不該淪為報復工具。民眾黨將扮演維持政局穩定的關鍵少數,確保台灣民主機制不被濫用,讓政治回歸正軌,真正關注人民需求。

有些黨員、支持者擔心蔡壁如的「大和解二.0」是否會影響民眾黨監督執政黨的力道?她表示:絕對不會。民眾黨仍然會在司法問題上全力「救柯」,也不會因為推動對話,就讓在野合作出現分歧。

蔡壁如說,正如當年的「大和解咖啡」,沒有讓趙少康變成台獨份子,也沒有讓施明德變成中共同路人。政治人物的責任是在不同政黨之間建立對話機制,不是製造對立,而是找到出路。三十年前,他們能做到,三十年後,民眾黨當然也做得到。

柯文哲競選總統時提出「政黨和解、社會和諧、兩岸和平」的理想,這不該只是口號,而應該真正落實。蔡壁如堅信,民眾黨能夠成為「溝通型政黨」,蔡壁如能做到,也一定會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