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公墓青年工作坊學員走訪南山公墓

守護南山公墓第7屆青年工作坊二月一日正式展開,學員們走訪南山公墓。(守護南山公墓青年陣線提供)

記者楊淑芬/台南報導

重現府城水文促進會、南山公墓自救會、守護南山公墓青年陣線及教師應援團自二月一日至二日於臺南市中西區神農街「府城大街工作站」舉辦第七屆南山公墓青年工作坊,三十多位學員與社會青年將實際走訪超過四百年歷史的南山公墓,期望能夠透過更多參與、感受、討論和行動,讓我們一同思考城市與公墓共存的未來可能性。

本次工作坊的課程分別以南山公墓的歷史縱深、文化保存、史地背景、風水龍脈、公墓與城市之間的關係、考古與文化資產等主題切入,並且藉由走讀與拓碑實作等移地課程,讓學員實地領會南山公墓與竹溪豐富的歷史地景和故事,以及墓葬文化資產的重要性。

二月一日上午,守護南山公墓青年陣線成員蔡韋漢介紹南山公墓的歷史縱深與現況,中央研究院資訊所副研究員莊庭瑞探討文化地景的協同紀錄與保存;下午,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蘇峯楠接著簡介南山公墓的歷史,龍脈研究者吳明憲則是帶領學員到南山公墓走讀、認識南山的風水地理。二月二日上午,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盧泰康先生將以金門、台南古墓為例介紹複合型文化資產的概念,接著由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曾國棟先生帶領學員進行拓碑實作教學。

除了白天有精彩的課程之外,晚上七點還有資深文史工作者陳君豪先生於南門公園舉行「府城南郊尋墓夜遊」走讀活動,歡迎所有對府城文史及墓葬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共襄盛舉。

繼去年邁入台南四百年,今年適逢府城建城三百年。對城市的長期發展而言,墓地的規劃與治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位於大南門城外的南山公墓,做為全臺南乃至全臺最早的公共墓地,數百年來持續與城內進行交流互動,如今早已不是單純的殯葬設施,也是府城重要的複合式文化資產與紀念場域。然而,隨著文資與文化景觀審議進度逐漸逼近,南山很可能將於短時間內消失。本次工作坊除了邀請更多民眾走進南山,也希望大家能同時正視南山迫切面臨的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