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與文/記者陳俊文
台灣有祭孔,神明中的文衡聖帝、保生大帝都有春秋兩祭。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軒轅氏黃帝,彼岸每年春秋兩季也都舉辦祭軒轅帝活動,秋祭就選在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隆重登場。
「二0二四甲辰年重陽民祭軒轅黃帝大典」十月十一日在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黃帝陵軒轅廣場隆重舉行,來自兩岸各界的中華兒女齊聚橋山,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傳承五千年不息的文化信仰與祖先崇敬。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祖先,五千年前他統一部落,建立制度,為中華文明奠定了基礎。數千年來,重陽祭祖活動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傳統。每逢重陽節,後人自發祭祀黃帝,傳承這份對祖先的敬仰與感恩。
陝西泰州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張文進表示,他首次參加祭祀軒轅黃帝的活動,整個過程讓人感到無比震撼。兩岸同是炎黃子孫,在這樣莊嚴而隆重的場合中,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傳承與凝聚力。
特別從台灣飛到陝西參加活動的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也是第一次來到陝西參加祭祀軒轅黃帝的活動,他六年前曾參加過炎帝陵舉行的祭祀活動,此次更能感受到炎黃子孫之間更加深厚的連結與共鳴。秋祭活動以守陵子女莊嚴肅穆的儀式開場,隨後的活動表演更展現出對祖先的崇敬和對民族精神的禮讚。
上華山論劍去 道教聖地文化底蘊深 險峻山路挑戰極限
對於華山,大家都知道要去華山論劍,華山在那裡?就在陝西。華山自古就是「西嶽」,以其險峻壯麗的地貌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聞名於世。

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市,主峰高達二一五四點九米,擁有東、西、南、北、中五座山峰,呈現出宛如巨掌攤開的形狀,每座山峰都有其獨特的景色與傳說,讓遊客在登頂過程中感受到自然的變幻和險峻。
華山以險峻著稱,其山勢陡峭,石徑狹窄,有著「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說法,尤其是登山途中常見的陡峭岩壁和險峻的階梯,使得每一個挑戰華山的遊客都對其深刻印象。
華山不僅是一座自然奇景,更是一座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山,作為道教聖地之一,華山自古便是道士修煉和隱居的場所。山上有多座著名的道教宮觀,如玉泉院、鎮岳宮等,吸引了無數信徒和朝聖者。華山的每一處岩洞、石徑,幾乎都能與道教傳說和歷史事件掛鉤。
華山上有「劍峽」和「棋亭」,相傳是歷史上著名的「華山論劍」之地,也是道士與仙人對弈之所。
唐代詩人李白曾登華山,寫下了「西岳峨嵋高,僧居半壁山」的名句。明清時期,華山更是成為文人墨客的靈感源泉,留下了許多描繪華山壯麗景色的詩篇和畫作。

華山最具吸引力的不僅是其文化歷史,還有那險峻的登山之路,華山的登山路線以險峻著稱,尤其是「千尺幢」、「百尺峽」、「長空棧道」等險道,更是挑戰膽量和體力的極限。其中,長空棧道是華山最著名、最驚險的路段,這條沿著山壁懸空的棧道,僅有一條木板可行,遊客需依靠鐵鏈通過,驚險程度堪比極限運動。
對於不想挑戰陡峭山路或身體狀況不允許長時間攀登的遊客而言,華山的高山索道成為了安全便捷的選擇。目前設有兩條索道,一條通往西峰,另一條通往北峰。尤其是西峰索道,以其全程超過四千米、落差高達八百九十四米,讓乘坐者可以從不同角度俯瞰山下壯麗的自然景觀。


華山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景致,春季的華山,百花齊放,嫩綠的樹木與陡峭的岩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夏季則是登山的最佳季節,氣候涼爽宜人,遊客可以輕裝上陣,攀登險峻的山道。秋季的華山則是五彩繽紛,滿山的紅葉與藍天白雲相映成趣,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而冬季的華山則覆蓋著皚皚白雪,山峰被雪景裝點得如詩如畫,給人一種靜謐壯麗的感覺。
遊客還能在山腳入口處租衣舞劍,比畫一個華山論劍的俠客之姿拍照,來到華山不論一下劍,好像沒來過的感覺。
遇見司馬遷、倉頡


陝西文化遺址「司馬遷祠」,為了紀念史學家司馬遷而建,他撰寫史記而被後世尊稱為「史聖」。司馬遷祠最早建於東漢時期,後來歷經唐、宋、明、清等多個朝代的修繕與擴建,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現存的主要建築大多保留了明清時期的風貌,包括山門、正殿、碑廊、祭台等。祠堂依靈崖山而建,層層疊起,與周圍的山川景色相得益彰。祠堂正殿供奉著司馬遷的塑像,每年當地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除了正殿之外,祠內還有一條長長的碑廊,展示著自漢代以來各時期的名人題詞和碑刻,這些石碑不僅記錄了司馬遷的生平事蹟,也展現了各個朝代的書法藝術。


與司馬遷祠相距不遠的陝西省白水縣,則有另一座承載著深厚文化意義的遺址「倉頡廟」。
相傳倉頡觀察鳥獸足跡和天地運行的規律,受到啟發,創造漢字。漢字的誕生,不僅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倉頡廟最早建於北宋時期,歷經多次修繕與擴建,如今的廟宇規模宏大,保存完好,是文字文化愛好者和學者的重要朝聖地。廟宇四周環境清幽,古木參天,仿佛置身於一片歷史長河中的靜謐之地。
倉頡廟的建築風格莊嚴古樸,主體建築包括山門、正殿、碑廊和庭院。正殿內供奉著倉頡的塑像,四周的壁畫則生動地描繪了倉頡創造文字的傳說故事,再現了他創字過程中的靈感與智慧。
訪洽川懷想周南關睢

陝西省渭南市有個充滿神秘與浪漫傳說的地方─洽川,這裡不僅有壯美的自然景觀,還蘊藏著動人的愛情故事,也是詩經「周南關睢」的出處,就是是描繪周文王和太姒的愛情故事。
洽川風景區以黃河濕地而聞名,擁有壯麗的黃河美景,這片濕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濕地之一,蘆葦搖曳,水鳥翩翩,風景如畫,尤其是夏季時節,大片荷花在碧波中盛開,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這裡的「洽川芙蓉」更是八百里秦川的絕景之一。

相傳,周文王姬昌曾在這片美麗的洽川水岸邂逅了一名溫婉動人的女子,她便是後來的太姒,當周文王與太姒相遇時,據說洽川的河畔正是蘆葦搖曳、碧波盪漾,所以才有「詩經·周南·關雎」的詩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來到洽川,可漫步在當年周文王和太姒相遇的河畔,欣賞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闊景色,也可以在湖邊想像他們初見時的美好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