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清賢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未滿一個月,透過緊急狀態手段,對內顛覆政府治理系統、對外掀起新擴張主義,「川普革命」掀起狂潮,看似沛然莫之能禦。在川普關稅極限施壓與大國博弈的「川普交易」籠罩下,台灣已身處險境。
川普對內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重新制定關稅計畫,又宣布南部邊境、國家能源都進入「緊急狀態」,發出數百道行政命令,包括裁撤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大刀闊斧顛覆美國治理系統。
川普對外已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世衛組織、巴黎氣候協定,制裁國際刑事法院,還揚言接管加薩走廊、劍指格陵蘭、巴拿馬運河,不顧美加墨自貿協定,片面逕自宣布要對加拿大、墨西哥商品課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
新霸權主義 美式民主變調?

川普讓美式民主變調?美國出現新霸權擴張主義?其實,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雖標榜是民主價值領導者,但核心思維一直都是「美國優先」;川普並非特例,只是採取非典型手段,並帶有個人商業經驗風格。
剖析美式民主有三大核心:其一,民粹主義。「讓美國人過得好」才是主流價值,美國雖有憲政主義、崇尚法治特質,但都受到「美國優先」的民粹主義所引導。
其二,霸權主義。美國居於世界霸權地位,從孤立主義走到建構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美國的權力要最大;霸權主導的世界秩序,必須服膺「美國優先」。
第三,重商主義。美國將新教倫理精神發揮到極致,認為追求財富可以榮耀主、可以照顧其他人;資本主義走在前沿,軍事武力做後盾,讓美國累積了龐大財富,並在許多國際組織出資最多,也享有最大發言權。
在川普之前,美國為主的西方社會所標榜的價值觀,背後的核心思維就是「美國優先」。目前在川普身上看到的,只是美式民主的底線而已。世人重新審視美式民主,不能再被好萊塢英雄救世的電影所美化。
關稅極限施壓 談判爭取利益
川普上台後,對外關係最受矚目的是,以「關稅」向對手進行極限施壓。川普並非好戰分子,但以關稅、龐大市場與消費力當武器,並以商場累積的經驗,先叫板、拉高籌碼後,再藉由談判爭取利益。
果然,加拿大、墨西哥都在川普的關稅極限施壓下,分別允諾要加強投入軍警人力與預算,處理邊境非法移民、掃蕩組織犯罪、芬太尼毒品和洗錢活動。然後,川普也為自己找了下台階,宣布對加、墨加徵關稅延後一個月。
但是,川普競選期間揚言要對中國大陸課徵百分之六十的關稅,日前則宣布自四日起疊加關稅百分之十,但卻招致中國大陸反制。另,川普本已宣布取消對中國大陸小額包裹享有關稅豁免,後來又急踩煞車。
中國大陸對美啟動反制,從十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份進口商品加徵百分之十至十五的關稅,涉及煤炭、天然氣、大排量汽車等商品,並對谷歌(Google)公司立案調查,還將PVH集團、因美納公司(Illumina)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美中(中國大陸)貿易戰二‧0版,有三點觀察:第一,美國顧慮對中疊加關稅幅度太大,可能對美國物價通膨帶來影響。第二,川普現階段還希望美中維持好的談判氣氛。第三,比起加、墨,對美國發動的關稅戰,中國大陸更有底氣、實力。
美國優先 取代國際秩序規則
美中關稅戰還在起步測試階段,摸摸對手的底線,局勢發展還待後續觀察。但是對台灣而言,卻面臨了相當嚴峻的挑戰。從民進黨政府標榜的台灣安全三大靠山:民主、戰略位置、矽盾,亦有三點分析:
第一,民主同盟還在嗎?台灣雖強調與美歐西方國家都站在民主陣營,但拜登時代強調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不片面改變現狀」,已經被「美國優先」的川普自己所顛覆。
第二,川普戰略收縮,在國際退群,美國「第一島鏈」戰略雖然還會存在,但美軍正持續從沖繩後撤至關島、夏威夷;台灣地緣位置並非一直保有絕對優勢,一旦台海爆發衝突,台灣將有極大風險。
例如,出任川普政府國防部政策次長的柯伯吉,就多次主張,若大陸侵台,美方應先下手為強,摧毀台積電在台灣的晶圓廠。換言之,台灣的戰略價值,隨時可能被美國依形勢發展而被重新定義。
第三,矽盾還是護國神山嗎?川普已放話稱將對台灣半導體廠徵收最高可達百分之百關稅,目的是藉此促其遷至美國。過去,拜登以補助方式要求台積電赴美;現在,川普係以關稅施壓,補助也沒了。
兩岸關係 面臨美陸兩大變數

無論基於美國壓力或企業分散風險考量,台灣的台積電等高科技及其供應鏈等相關產業,遷廠赴美或外移分散生產線的腳步只會愈來愈快。台灣產業空洞化危機將更形嚴峻。
前瞻今年兩岸關係發展,變數在美國及北京警告的「倚外謀獨」勢力。兩岸小兩會針對禁團令或有尋求解套的可能,但整體而言,大陸仍掌握主導權與主動權,台灣則是內有大罷免風波,外要因應「川普交易」風險。
習近平在去年中共慶祝建政七十五週年活動、今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及台灣問題時,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強調「兩岸同胞一家親」,要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
賴清德總統在台商新春茶會上,繼續重申兩岸「互不隸屬」主張,與「民主陣營肩並肩」的抗中保台立場。雖然賴當時被台商嗆聲「當家不鬧事,反對大罷免」。
台灣藍白陣營目前都主張兩岸和平互動、反對兩岸衝突,但對陸關係還是有所保留,並反映在支持對美軍事採購。國民黨的強項在兩岸政策,但對陸關係存在的矛盾心態,是能否因應時局挺身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關鍵。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