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午後彌撒

■柏森

i.
搭巴士去往草原,搭巴士離開
鏽色的憂鬱。眼見野地
某個飽滿角落,矮樹叢
倚靠彼此共同呼吸
因為感受曠遠
搖曳而榮光,雲
低行山谷穿透陰影
和陰影,神秘,你說了又靜默
你不在靜默本身,一說話則暴露
神秘:遺存的知覺
由於消耗所以顯現,時時
向事物帶來契機
當我們笨拙地為它定名
平凡的人們總是能夠
重回純真,一次眨眼
一道嶄新路徑,揚起吧,風
加速浮雲走動
還有我不清楚的鳥鳴
聳聳身上灼熱的疲憊

ii.
漫行的羊群,山丘地帶承載著他們
不動,像油畫
反覆上色逐漸立體,黃銅樹木在皮草間
悠晃,一顆顆豐盛的果
掉落的就讓那羊群吃了
久久飽足
緩慢緩慢緩慢,消化著
咀嚼的就使那羊群富裕
傳去口哨的我,歌謠裡牧羊人分辨真實的
方式:把雙眼閉上,是的,眾多時光
千千萬萬個自己
一同思考,雨水和睡眠何者更輕?

蹄聲朝同個方位
離我遠去,正當他們其中之一帶著意識
到偏斜的陽光底沐浴成最初的形象
穿過,盈滿(我,偶然睜眼),欣喜
飛速進入湧動的一部分

iii.
石子步道上站著一位老婦,馱背素簡
幾乎要消失在風景
彷彿受壓摺,他招手喚我,就像他會
對每個路過的陌生人如此
待他們如友朋,目送他們向路的盡頭
前去,懷著謙遜指引
揭露鮮紅的尋常
一些無名花盛開,入秋後,荒草慵倦
像接受了命運,變幻。我開始思索
思索漫長中我們憑藉著什麼等待
留在枯朽裡一種風光漸弱的深情
殘存的聖潔,赤裸並且生長血肉
那種生命我曾夢見或說是遊歷,曾經

iv.
又及亭午,這裡
不是果園
所以就沒有豐厚
我的行囊盛有奇蹟
酒水,麵餅
溢出濕潤,如昨日
如尚未發生的
下一瞬
虛空早如飽足
問你自己:所求
與什麼能一同
接收贊美
飄流,並生活
我將破碎
如修睦一樣無異
從靜坐中移動
一切隱微
做我的床,一切
浮游在天際

v.
高地凹陷處,濕霧匯聚的地方
你是否也看見它藉著反射帶來
恩典           恩典

一種神聖的涉渡
承接乾涸的真實

恩典           恩典
我在想望和癡迷裡,靜靜休憩
所有關於憂鬱的都正歸回洗滌

vi.
受光線而變得稀薄,針葉
與針葉對觀,寂寥的恆靜
日昳之際松林裡的一切
向下聚攏,向下
沉落在旅人的肩
雀鳥盤旋著
點綴荒涼
古典的愛
如撫觸
柔情


當我
抬頭望
充斥贊美
猶如醒來
在穿梭群樹
萬般光點之中
在鏤空的身軀,等
濃烈沖淡成一無所有
那時世界迎候了我的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