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林口長庚醫院11日指出,該院研究團隊創新開發利用糞便代謝物圖譜,透過採集糞便樣本即可評估兒童過敏氣喘風險。
全球約20-30%兒童受到過敏性疾病影響;在台灣,學齡前兒童氣喘盛行率高達10%,約12萬名孩童是氣喘過敏兒。林口長庚醫院邱志勇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功利用核磁共振儀(NMR)代謝光譜分析技術,以非侵入性方式進行腸道健康的動態監測,可更有效了解孩子過敏狀況,並在追蹤過程中採取預防措施。
邱志勇表示,丁酸是維持腸道屏障健康、防止過敏原進入血液循環關鍵角色,但氣喘兒童因腸道菌叢失衡,降低調節腸道屏障能力丁酸生成,使過敏原有機會通過細胞間緊密連結,增加氣喘過敏風險。
他指出,這項糞便腸道菌代謝物圖譜分析技術,是非侵入性腸道健康動態監測,以核磁共振儀(NMR)代謝光譜分析,就能評估孩子過敏氣喘風險,靈敏度高達91%,專一性達到82%,採集糞便就能完成代謝物分析,減輕小朋友的不適與壓力。
邱志勇說,通過非侵入性的糞便檢測,家長更能有效了解孩子的過敏狀況,並在追蹤過程中採取預防措施,減少過敏氣喘發作的風險,這項技術為兒童腸道健康與過敏氣喘的風險評估提供全新方向。
過敏性疾病傳統診斷追蹤方式,是侵入性血液過敏指數檢查,存在著準確性不足以及小朋友抽血無法配合的問題;然而,核磁共振光譜代謝物分析成功解決困境,對學齡前兒童應用尤為重要。未來將再優化數據處理流程,開發更精確分析,提供兒童疾病個體化預防和精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