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百年埔姜 移植史博館

十三日下午,崇安街水天茶屋的埔姜已被移植至台史博前,並加設枝葉園圃來優化環境。(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北區崇安街一家以老房子改裝的水天茶屋,陳姓負責人自屏東買回兩株罕見的珍貴老樹「埔姜」,最近結束營業,主動與里山里海工作室、友善環境綠生活接洽,昨由該社團發起「拯救埔姜老樹移植活動」,大家一起合資四萬元把兩株埔姜老樹及一棵苦楝,移植到台灣歷史博物館的湖畔圖書館前,並搭建枝葉園圃,營造埔姜的土壤棲地。

關心環境生態的里山里海工作室環境教育講師黃柏霖表示,台南永康以前名稱是「埔姜頭」,顧名思義以前種植很多正式名稱為「黃荊」的埔姜,現在當地的埔姜都找不到了,台南市區埔姜老樹更是稀少,目前僅知新化有一間廟前有一株上百年歷史的埔姜。

里山里海友善環境綠生活率志工們參與崇安街茶屋百年埔姜的移植行動。(記者陳俊文攝)

北區這兩株埔姜都不是原生種,而是水天茶屋的主人自屏東買回,一株種在店前,一株植在後院,後來茶屋結束營業,要恢復原狀還給主,便和里山里海聯絡,希望為老樹找個家。

十三日上午黃柏霖率十來位愛樹的志工來到崇安街觀賞埔姜,並實際參與移植行動,當埔姜移植到台灣歷史博物館時,為了優化環境讓老樹得以存活,大家還一起動手做一個枝葉園圃,希望老樹也能得到適當的養份,繼續在史博館茁壯。

黃柏霖指出,這株埔姜樹頭約三十公分,推算也是上百歲。埔姜長不太大,能有這樣的規模都是百年老樹。它需要很多陽光,向陽性愈好愈漂亮,相信史博館的新家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