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曾英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開朗和熱情,即使歲月在身上走過,然仍保有一顆赤子之心以及經歷歲月洗禮的通透,除藝術創作,近日更出版《大隱於美》一書,集結他近年來在藝術刊物發表的文章。曾英棟的作品,常見財富和愛的符號,他認為兩者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能讓愛延續。
師大美術系、美國紐約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畢業的曾英棟,自嘲小學階段,唯有美勞畫圖曾獲一百分,其它科目從來沒有,一度就讀高雄海專駕駛科,立志周遊列國,因家人反對,轉至普通科,無法忘情藝術,至藝術家工作室習畫,雖就讀師範體系,然對藝術有其主張,畢業製作竟以以複合媒材,表現生物細胞的生老病死樣貌,挑戰舊的繪畫體制,曾英棟自嘲,「差點畢不了業」。後至美國求學,因大量接觸各種藝術形式,打開其寬闊視野,踏足公共藝術行列。
10餘年前,曾受託創作一件關於錢的藝術品,後雖未成交,卻也開啟他以「錢」為主題及後續結合「錢」與「愛」為主題的創作靈感。曾英棟說,主要是深感於「錢是有形世界最大的能量,愛是無形世界最寶貴的資產。」10年前,受藏家王慶祥影響,成立甘樂阿舍美術館,後以行者角色走遍世界各地,呈現桃花源視覺形象,傳布流動美學。
曾英棟受邀為藝術雜誌寫專欄,讓「美」與「生活」互為印證,他認為生活中的美,無所不在,就像自然呼吸,猶如空氣,感覺不到,卻何其重要。人在山中為「仙」,人在谷中為「俗」,曾英棟說,遊走迴盪在山與谷之間,不斷提升和滋養,凡塵中,一切美的生活亦如是。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