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全民健保30年,卻面臨收支嚴重不均的困境。健保署日前宣布,要限制醫學中心門診占比55%以下,藉此同步強化分級醫療;但外界擔憂歲末恐出現拒收潮。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21日指出,醫學中心理應著重急、重症住院;若門診比率太高,的確是應該檢討。
健保署今年實施「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一律採南區「斷頭」制,排除急重症等剛性需求外,其餘超出基準部分皆採3階段打折給付,第4階段點值降為0,促使醫院門診減量;其中,規定醫學中心門診量需低於55%。外界擔憂恐出現「醫療人球」、歲末拒收潮。
邱泰源表示,為讓健保制度永續,醫療體系已經啟動多項改革,包括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等,建立讓民眾信任的醫療體系。而全台基層診所,過去20多年來打下好基礎,形成社區醫療群,國內家庭醫學制度也正在發展,讓分級醫療有良好奠基。
他指出,「民眾身體有任何不適,應該先找『厝邊好醫師』,在診所就診」;針對各級醫院檢討,衛福部已要求健保署使用各項措施及資源,調整支付制度讓給付更合理,留下急重難症醫療人才。「醫學中心理論上應著重急重症住院,門診比率太高確實應該檢討,由分級醫療體系負擔」。
邱泰源強調,要有健全的醫療體系,醫學中心門診量應再降低才合理。衛福部祭出控制醫學中心門診量的政策改革,但也會設定配套措施,讓全台各醫院了解、有共識,且不至於讓新制影響財務,讓醫院順利運作。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目前多數醫學中心門診占率都在55%以下,「僅少數醫院需要改變」。除門診限量,健保署也推出醫院個別總額制,讓醫院營運獲得保障,一切的措施都是希望醫學中心著重急重症、住院,搭配分級醫療制度,讓資源達到最妥適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