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醫院總額 盼改變健保困境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北榮副院長李偉強示警當前健保困境,除了醫師往診所或自費發展,護理師往居家或長照發展,重難症醫療品質受影響;藥品醫材退出健保市場,自費項目應運而生,偏鄉弱勢更弱勢,期盼今年健保實施「個別醫院總額」改變這個賽局理念。

李偉強在「健保30永續研討會」上,以「健保總額支付制度:對醫療體系的因應與挑戰」為題演講。

他說,相較於已開發國家,台灣醫療支出明顯不足,健保總額僅占國民生產毛額(GDP)不到4%。如果每醫院都增加醫療服務,雖然病人就醫可近性高;但健保點值低,造成健保總額外的市場愈來愈受關注。

李偉強表示,受到健保總額支付制度影響,醫師往診所或自費發展;護理師只有6成執業率,並往居家及長照發展;藥師往社區藥局,物理及職能治療師也往社區及長照發展等。醫事、護理師轉職是兼顧工作及生活品質,且不受健保限制的行業。

病人也受到健保影響,就醫便利且選擇性高,但品質不一;醫病關係轉型為消費關係;防衛性醫療增加;新藥新科技導入慢,重難症醫療品質受影響;有些藥品醫材退出健保市場甚至退出台灣;自費項目應負擔加重;城鄉差異擴大。

李偉強指出,今年健保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希望能改變這個賽局理念。健保財務風險轉嫁,長期系統性風險對醫療生態、醫事人員及病人已產生負面影響,建議健保應更積極開源與塑身才能永續,醫學教育及醫療體系需與健保同步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