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高鐵南延屏東,應擺脫政治回歸專業

高鐵南延屏東的必要性始終存在爭議。(取自台灣高鐵官網)

高鐵新任董事長人選塵埃落定,由總經理鄭光遠接任,他在就任首日的內部信中,提出做好新世代列車營運準備、疏運工作、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提高運能四項首要任務。但是,鄭光遠還必須處理行政院長卓榮泰已宣布高鐵南延屏東採取「高雄方案」的問題,他要屈從政治考量,帶著高鐵跳進大錢坑?還是要回歸成本效益等專業考量?更是個嚴峻的考驗!

高鐵南延屏東的必要性始終存在爭議。以新左營站到位於六塊厝的屏東站的行駛時間而言,二0一九年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時宣布的「左營方案」約需十五分鐘,卓榮泰宣布的「高雄方案」約需二十四分鐘。倘若搭乘台鐵,從新左營站到台鐵屏東站自強號介於二十三分鐘到三十四分鐘,區間快約三十二分鐘。換言之,「左營方案」較搭乘台鐵節省約八分鐘到十九分鐘,「高雄方案」更是多一分鐘到節省十分鐘,這些還不算台鐵六塊厝站到屏東站三、四分鐘的時間。簡言之,高鐵南延六塊厝的時間效益非常有限。

再從預估經費而言,「左營方案」約需六百億元,「高雄方案」約需一千兩百億元,而根據高鐵公司日前公布的財報,去年稅後純益為六十四點五億元;換言之,「左營方案」大約要花掉高鐵九年以上的稅後純益,「高雄方案」更需花掉約十八年以上。這筆帳對高鐵股東到底划不划算?身為董事長的鄭光遠得好好盤算盤算。

再從行車路線來看,「高雄方案」幾乎與目前的台鐵路線完全重疊,再加上行駛時間也相去不遠,真有必要耗費鉅資大興土木,換來相差無幾的南延?更何況,在可行性評估中,無論「左營方案」還是「高雄方案」,自償率都是負值。

事實上,高鐵從興建開始就存在許多政治考量,也造就了若干個「蚊子站」。根據交通部統計,去年彰化站平均每天進出站旅客合計不到五千人次,苗栗站不到七千人次,雲林站不到一萬人次。而根據台鐵公布的數據,二0二三年台鐵屏東站平均每天進出站人次為一萬九千多,二00一年之後進出站人次最多的一年是二0一九年的兩萬兩千多人次。高鐵南延屏東到底能有多少旅客量?鄭光遠也應仔細斟酌斟酌。

究其實,民進黨政府對於高鐵南延屏東的政策宣示反覆,而且自我打臉。蘇貞昌宣布採取「左營方案」時,表示「高雄方案」「要拆太多房子,而且高雄鐵路地下化才剛完工,困難度太高,且經費需新台幣上千億也較高」;但是,卓榮泰宣布採取「高雄方案」時,強調採取「高雄方案」是「隨著高雄新車站的落成,整體高雄交通建設將進入新階段,最終決定採用高雄方案,將高雄與屏東納為高鐵共同生活圈」,蘇貞昌提到的「拆太多房子」、「困難度太高」、「經費也較高」等問題,卻彷彿一夕之間統統消失。

民進黨政府不惜自我打臉政策反覆,說穿了也還是為了對付在野黨的政治考量,因為韓國瑜擔任高雄市長時,就主張採取「高雄方案」,但蘇貞昌豈能讓韓國瑜在他眼皮子底下「造次」?倒是,「高雄方案」起死回生,是卓榮泰想要攏絡韓國瑜?還是卓榮泰想讓蘇貞昌難看?

無論如何,「高雄方案」的燙手山芋已丟到高鐵手中,鄭光遠能否以專業對抗民進黨的政治?對他著實是個嚴峻考驗;而且,對於曾經走過破產危機的高鐵公司,更是尤須慎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