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腸病毒71型一向有兒童殺手之稱,原本每隔3、4年就有一波大流行,但自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在國內已經鮮少看到引發重症,醫師憂心,恐捲土重來,呼籲家長在流行季前帶孩子施打疫苗。
腸病毒71型於1998年曾在台灣爆發過大流行,造成405名幼兒重症、78人死亡,自此之後,約每隔3年、4年就會在國內引發一波大流行,惟自新冠疫情後,就打破這個規律,甚至少見到引發重症。
不過,原本該在每年9月、10月降溫的腸病毒疫情,今年卻持續蔓延至1月才脫離流行期,中醫大附醫副院長黃高彬5日就表示,這次秋冬疫情延續至今年初才逐漸減少,可能與免疫負債有關。
黃高彬提醒,腸病毒大流行很難預測何時會出現,但依照過往經驗,一旦累積太多年、太多人沒有抗體,極有可能一下子就爆發開來。尤其腸病毒共有超過百型病毒,且型跟型之間沒有交叉保護力,當沒有抗體的孩子累積到一定程度,腸病毒71型便會在社區引發大流行。
國內腸病毒71型疫苗有2種,繼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2023年上市後,安特羅腸病毒71型疫苗也公開完成第三期完整臨床試驗報告,數據顯示疫苗保護力達99.21%。
黃高彬表示,近年腸病毒71型盛行率較低,許多家長逐漸忽視威脅,但腸病毒71型重症率和死亡率仍相當高,疫情往往悄然發生,即使社區內僅有零星病例,一旦感染引發重症風險恐難以承擔,鼓勵家長在流行季前帶孩子施打疫苗。
至於腸病毒疫苗能否納入公費疫苗?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依監測資料,國內每年社區主要流行的腸病毒型別不盡相同。而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可預防腸病毒71型感染造成重症風險,但對於其他可能引起腸病毒重症之型別,如克沙奇A16型、腸病毒D68型等,目前未有證據顯示具有交叉保護效力,對於整體腸病毒預防之效果有限。不過,腸病毒71型疫苗經ACIP會議討論,現階段建議具接種需求者,可經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
此外,曾淑慧說,疾管署已提請醫藥品查驗中心將腸病毒71型疫苗納入114年度新興醫療科技與衛生福利政策效益評估研究計畫項目之一,將針對該疫苗進行更完整的效益評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