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雷達把關 預警低血壓抽筋

 

北醫大分享利用雷達偵測系統監控洗腎成果,可在發生低血壓、抽筋前30分鐘發送即時警報,協助臨床醫護人員迅速介入,降低洗腎風險。(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洗腎人口逾9萬人,高居世界第一。台北醫學大學與緯創醫學合作研究團隊發現,洗腎過程中常見的低血壓與抽筋風險,平均發生率為10~15%;透過洗腎雷達偵測系統,可提前30分鐘前發現洗腎病人是否有血壓驟降、呼吸及心跳異常等風險。

研究團隊由北醫大校長吳麥斯領軍,與醫工學院助理教授蔡承育、雙和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廖家德等人,於北醫附醫展開臨床試驗,近3個月於血液透析中心成功收集大量數據,進行血液透析患者洗腎健康照護監測研究。

去年底導入AIOT智慧照護技術於雙和醫院血液透析中心,不僅提升患者洗腎安全,還可提前30分鐘預警病人在洗腎過程中經常發生的低血壓、抽筋等突發狀況,降低洗腎風險。

吳麥斯表示,北醫大體系攜手緯創醫學,以雙和醫院為起點,進行跨科驗證與系統整合測試,如今已擴展至體系附屬醫院,包括北醫附醫、萬芳醫院與新國民醫院。

未來,北醫將持續優化系統,並將拓展至偏鄉地區。3月起新國民醫院接手桃園復興區血液透析中心,運用毫米波雷達技術,偏鄉病人不用出遠門,醫師也能遠距掌握、預判病人狀況。

蔡承育表示,研究結果顯示,能夠有效識別洗腎過程最常見且危急的低血壓與抽筋風險,未來也將陸續導入心臟內科、胸腔內科等跨領域整合,全方位掌握病人安全,提供醫療團隊即時預警訊息,打造智慧化、即時性健康照護平台。

此外,研究團隊同步開發專屬血液透析醫療團隊預警系統,不僅可應用於低血壓、抽筋等急性事件,在發生前30分鐘發送即時警報,協助臨床醫護人員迅速介入。未來也將延伸至胸腔及心臟循環洗腎患者最常見的兩大共病,如遇低血壓事件時,心臟循環系統可能面臨的心臟衰竭風險;胸腔部分則是避免透析劑量不足導致的肺積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