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有高達9成以上洗腎患者選擇血液透析。為提升患者便利性,健保署推動「居家血液透析」納健保,最快5月上路。
石崇良8日出席在宅醫療趨勢論壇。他提到,近期在健保的透析總額協商會中通過,擬把居家血液透析納入健保給付,搭配遠距設備,給付點數預計與在醫院接受透析相同。
石崇良說,相關支付標準的修正與細節,預計在月底的共擬會中討論;若審議順利,最快5月1日起實施。屆時醫院需提交申請與計劃,通過審核後就可以將照護場域從醫院、洗腎中心轉至病人家中。
他表示,今年健保透析總額為473.752億元。居家血液透析並非新增預算,也不涉及新增病人,而是提供原有透析患者多一個居家治療選擇。至於病人購買或租用血液透析設備的相關費用與細節,則待進一步研議。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腎臟內科專家許永和指出,台灣因醫療資源密集,儘管可選擇居家「腹膜透析」,卻僅7~8%患者採用,超過9成依賴到醫院或診所接受血液透析。
傳統血液透析受醫院排程限制,每週最多3次、每次4小時,對生活影響不小。許永和說,若能轉換成居家血液透析模式,不但在時間上更為彈性,也能減少病人舟車勞頓之苦,且可延長或增加透析時間,研究顯示,更有利於腎功能維持。
許永和強調,血液透析技術已發展40、50年,真正的挑戰在於醫療體系觀念轉變。居家透析能減少病患往返醫院的不便,還能提升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過,居家血液透析仍有設備成本問題,較適合病況穩定且經濟狀況允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