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槽脊保存 打造植牙地基

牙醫師李芳欣說,「齒槽脊保存術」主要在拔牙後防止齒槽脊萎縮,為未來重建牙齒治療提供理想的齒槽脊基礎。(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50歲婦人因右側上顎兩顆大臼齒出現嚴重疼痛及動搖,就醫檢查發現為牙周病導致牙槽脊破壞嚴重,接受建議拔除這兩顆牙齒,拔牙後隨即進行齒槽脊保存手術,並保留齒槽脊最大化寬度和高度;接著安排全口牙周病治療後,順利在右側上顎缺牙區完成兩顆植牙重建治療,恢復健康咬合功能。

奇美醫院牙醫部牙周病科醫師李芳欣說,「齒槽脊保存術」是一種專業的牙科手術,主要在拔牙後防止齒槽脊萎縮,為未來的重建牙齒治療(如植牙)提供理想的齒槽脊基礎。牙周病是由牙菌斑及牙結石堆積,導致牙齦發炎形成,進而引發齒槽骨的破壞。齒槽脊是支撐牙齒的重要結構,若因牙周病而受損,易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嚴重影響口腔健康與生活品質。當牙齒拔除後,失去牙根的支撐,周圍的齒槽骨會逐漸萎縮並吸收,特別是牙周病或感染嚴重病例中,骨脊喪失可能更明顯。拔牙後即刻進行齒槽脊保存術,可減少骨脊流失。

她說,齒槽脊保存術治療方式相當多元,比較簡易方式是拔除牙齒後在拔牙窩洞內放置膠原蛋白,促進凝血並形成穩定血凝塊,有於保護拔牙窩,防止外界刺激,膠原蛋白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減少拔牙後的發炎反應,促進癒合。而在已經大範圍齒槽脊破壞的拔牙窩洞則建議使用吸收速度較緩慢的材料,如骨移植材料(如自體骨、異體骨或人工合成骨)填充至拔牙窩中,再覆蓋一層再生膜以穩定材料並促進骨再生。

李芳欣表示,每個人適合的治療計畫不同,需由醫師判斷。齒槽脊保存術不僅能保持齒槽脊形態,還能有效避免拔牙後牙齦和骨頭塌陷,對於有計畫植牙的病人來說,能有效提升植體穩定性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