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45歲女工程師,因工作需長時間使用電腦,近年飽受乾眼症之苦,眼睛乾澀刺痛、疲勞、時常有異物感,並容易反覆結膜發炎,嚴重影響工作效率。至中醫進行雷射針灸治療,並搭配中藥調理,經2-3個月治療後,乾眼症狀明顯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家琳表示,乾眼症在中醫多屬於「白澀症」範疇,多因陰虛火旺、津液不足、肝腎虧損所致。近年來,許多國內外醫學研究發現眼睛周圍的穴位針灸能用於治療乾眼症。
傳統針灸治療乾眼症,是透過刺激眼周睛明、攢竹、風池、絲竹空等穴位,促進眼部血液循環、調節淚液分泌,達到改善乾眼症狀的效果。除了傳統針灸,近年來發展出顏面針灸、雷射針灸等技術應用於乾眼症。
林家琳說明,顏面針灸是更精細的針灸技術,使用比傳統針灸細10倍的針具,結合傳統穴位治療與現代醫學解剖學,以特殊手法刺激臉部穴位,精準調整眼部經絡氣血,促進淚液分泌,改善眼部循環。 顏面針灸大幅降低疼痛感,提升治療效果,適合害怕針灸疼痛的民眾。
另,雷射針灸是以低能量雷射取代針刺,以紅外光刺激穴位,利用雷射獨有的雷射生物效應活化粒線體治療病人,完全無侵入性,病人完全沒有痛感,對於害怕針灸的民眾是一大福音。雷射針灸的優點包括無痛、無傷口、安全性高、治療時間短,尤其適合兒童、怕痛、或是有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
不過,林家琳提醒,雷射針灸及顏面針灸雖安全性相對高,但若操作不當,仍可能產生副作用甚至造成傷害,眼睛周圍解剖構造複雜,血管和神經密佈,建議尋找經專科訓練的合格醫師確保就醫品質,才能得到最佳的療效,同時兼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