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系教授吳治達團隊結合不同領域專家,針對氣喘兒的鼻腔與腸胃道微生物群進行研究,發現接觸空汙較多的氣喘兒,鼻腔好菌數量通常較低、菌種多樣性也會較低,反之,多接觸綠地之氣喘兒鼻腔菌相多樣性較高也較健康。
成大吳治達團隊長期進行地理人工智慧研究,透過大數據的蒐集與智慧運算等方法,即使欠缺實際觀測資料,也能精準算出當地的空汙情況,透過這項新技術,結合台灣健保資料庫,可以詳細了解空汙對健康的影響。
團隊指出,這項研究是蒐集約50名氣喘兒童鼻腔與腸胃道的檢體,經由衛星觀測兒童住家附近的綠地分布,再結合上述的精準空汙資料,發現住家附近空汙愈嚴重,暴露在汙染因子像是二氧化氮、臭氧與PM2.5微粒愈多,氣喘兒的鼻腔與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愈差,壞菌像是鏈球菌屬的數量愈多、好菌愈少。
研究中並觀察到兒童住家附近綠地的多寡,也會影響到菌相,發現住家附近綠地愈多的氣喘兒其鼻腔與腸道菌相也會愈健康,顯示長期的綠地接觸可能有助於鼻腔與腸道微生物群的健康發展。
生科產業系教授劉宗霖表示,影響兒童鼻腔與腸胃道內菌相的因素有很多,空汙與綠地只是其中部分原因,其他像是年齡、性別、家中是否有養寵物、環境打掃的頻率、是否有蟑螂及是否有兄弟姊妹等都會影響,但透過問卷與統計的方法,將其他因子盡量排除,結果可以看出與空汙與綠地確實有明顯關聯。
吳治達教授表示,現代環境因子與汙染物對兒童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腸道微生物群與免疫系統的關聯更是許多家長關心的議題。研究團隊希望透過此研究,提升社會對空氣汙染與綠地暴露對兒童健康影響的認識,並為未來環境與公共衛生政策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