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子宮頸癌是全球女性常見癌症之一,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訂出全球2030年消除子宮頸癌的大目標,國健署21日也與APEC合作舉辦「APEC消除子宮頸癌國際研討會」,分享各國子宮頸癌防治與治療的執行狀況與進展。
為有效防治子宮頸癌並促進女性健康,WHO提出「消除子宮頸癌全球策略」,並訂下「90-70-90」全球目標,即在2030年以前90%的女孩在15歲前完成HPV疫苗接種、70%的婦女在35至45歲間接受兩次高效能篩檢、90%的確診者獲得適當治療。
國健署21日與APEC合作舉辦「APEC消除子宮頸癌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澳洲、美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越南、印尼、墨西哥、秘魯、新加坡等13個APEC經濟體代表及專家200多人與會,聚焦子宮頸癌篩檢、治療照護與HPV疫苗等議題。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子宮頸癌曾高居台灣國人女性十大癌症排行榜的首位,在政府推動篩檢、疫苗政策多年下,子宮頸癌發生率已從第1名下降至第10名,死亡率亦從第4名降至第8名,整體降幅超過70%。
吳昭軍強調,台灣在OECD與APEC成員國當中,子宮頸癌防治成果已名列前段班,目前發生率每10萬人為7.6人(2022年統計),不過,距離WHO訂下的「每10萬人發病率低於4人」的消除標準,仍有努力空間。
因此,吳昭軍表示,台灣今年擴大子宮頸癌篩檢對象,提供25至29歲女性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5、45、65歲女性當年度1次HPV檢測服務,以及將國中男生納入HPV疫苗接種對象等三項新措施,就是希望達成WHO在2030年達成「90-70-90」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