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協進國小附設幼兒園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手作客家花傘活動,讓小朋友不僅學習了傳統文化,也從實作中體驗了語言的多樣性,讓客語與台語自然融入日常生活。
協進附幼表示,清明時節常伴隨春雨綿綿,而不同文化對於「下雨」的描述也各具特色。活動中,老師們向幼兒介紹客家文化與閩南文化中關於雨天的說法,讓孩子們在比較與學習中發現語言的樂趣。例如,同樣描述「毛毛雨」,客語稱為「落細雨」,而台語則說「落毛毛雨」,這種微妙的語言差異讓孩子們感到新奇又有趣。
在家長的陪伴與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興奮地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客家花傘。幼兒郭語庭、蘇芓瑩開心地說,自己親手做的花傘好漂亮。陳姓家長表示,這些手作傘真的好可愛,很適合擺在家裡當裝飾品。

校長陳智揚表示,希望透過這類活動,不僅讓幼兒們體驗了手作的樂趣,也在無形中深化了他們對台灣本土文化與語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