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鈣不足 4NG習慣易骨鬆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7歲以上國人的鈣質皆未達足夠攝取量,健檢機構也示警,客戶近半數骨質減少,鈣質攝取不足加上骨質流失後很難再完全恢復,因此,營養師提醒,應儘早養足骨本以預防骨質疏鬆。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高可欣表示,鈣質確為國人攝取狀況最差的礦物質,骨質的儲存與流失是長期累積的結果,若年輕時未建立「足夠骨本」,中年甚至更早就可能面臨骨密下降的問題。

尤其不少民眾更可能有些不良生活習慣,像是:每天至少1杯濃咖啡;喜歡高油、高鹽重口味食物;很少運動;肥胖或過度減肥;喜愛待在室內或過度防曬等,就可能會導致骨密度不足,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使骨骼難以承受外力,甚至因跌倒而骨折、劇痛或壓迫性骨折,影響生活品質。

足夠的鈣能幫助保持骨密度,維持骨骼健康。高可欣表示,平時可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鮮奶、乳製品、小魚乾、海帶、豆干、黑芝麻等。也能夠透過小技巧在日常中增加鈣質的攝取,如喝豆漿或牛奶時加入黑芝麻粉、外食小菜挑選涼拌海帶及小魚乾。

高可欣表示,必要時也可透過保健品補充,市售產品選擇多且型態多樣,錠狀為最常見且攜帶方便的形式,液態及粉劑較易入口,適合有吞嚥困難或年長者,可依照自身需求挑選,挑選建議:複方優於單方,同時含有鎂、硒、維生素D等協助骨骼建構的營養素;劑量足夠200-300毫克,分次補充吸收效果較佳,視需求量每日2~3次;天然來源且吸收率較高的海藻鈣尤佳。

高可欣表示,除了鈣,還有許多協助骨質建構重要營養素,包括維生素D、K、鎂、磷等,這些營養素都能從食物中獲取,並可多攝取優質蛋白質、深綠色蔬菜、每週1-2次深海中小型魚類,並減少高鹽及加工食品,避免高鈉增加鈣流失,過多磷影響鈣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