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警告,腸病毒伊科11型對新生兒有致命威脅,提醒家長提高警覺。(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5日公布,國內出現今年第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個案是北部未滿1個月的新生男嬰,發病到死亡僅短短1週。由今年腸病毒已經累計2死1重症,且都是感染伊科11型病毒,醫師示警,伊科病毒對新生兒有致命威脅,無法排除今年疫情大流行的可能性。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近期腸病毒疫情處低點波動,惟持續有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通報;另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與其他多型別腸病毒;依據往年疫情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於3-4月開始逐漸上升,將密切監測疫情變化。
至於死亡個案的新生男嬰,防疫醫師林詠青說,男嬰是於2月中旬因有呼吸窘迫情形收住兒童加護病房,3月中旬陸續出現血氧低、心搏過緩、肝炎、血小板下降等敗血症徵候,3月17日不幸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疫調顯示,其家庭接觸者都沒有疑似症狀,同病房的醫護跟新生兒也沒有疑似症狀,感染源待釐清。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累計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2例死亡),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2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警告,台大研究發現,國內育齡婦女對伊科病毒有抗體比率較低,新生兒就無法從母體得到保護力。值得注意的是,伊科11型病毒的特性就是特別會對小嬰兒、新生兒有嚴重後果。
呂俊毅強調,伊科11型病毒主要影響小嬰兒跟新生兒,且容易形成重症,影響腦部可能會昏迷、抽筋,影響肝臟會有肝炎,乃至凝血功能異常,一旦進展到重症就會敗血休克有死亡風險,需要特別關注。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提醒準媽媽,懷孕期間、生產前後應做好手部及呼吸道衛生,減少出入人多和空氣不流通的場所,避免與患者接觸,並留意自身健康,產前14天起至分娩前後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告知醫師並與嬰幼兒採取適當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