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談骨質疏鬆的預防與治療

屏東榮總龍泉分院傳統醫學科中醫師陳瑞倫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適度的按摩與腎相關之穴位來發揮保健的效果。(屏東榮總提供)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骨質疏鬆的特點包括骨頭質量的減少、骨頭微解構的不連續、較高的骨骼脆弱性,伴隨而來的是較高的骨折風險。根據WHO,骨質疏鬆的定義為:和年輕的成年人相比小於等於2.5個標準差。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和社會的老齡化,骨質疏鬆症已經成為目前社會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

屏東榮總龍泉分院傳統醫學科中醫師陳瑞倫指出,骨質疏鬆症依臨床症狀及發病機制近似於中醫概念之骨痿,屬中醫的痿證範疇。骨痿始見於《素問-痿論》:“骨主身之骨髓⋯⋯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中醫概念之腎有主藏精之功能,而精能生髓,髓居於骨中,骨賴髓以充養。故中醫概念之腎可主骨生髓,腎精、腎氣充足,骨髓生化有源,則骨骼堅固有力。然而隨著年紀增長,人體之腎氣、腎精會隨之消退,如: 《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當腎精、腎氣虧虛,骨髓化源不足,骨則失養,表現為脆弱、不能久站。

陳瑞倫醫師說明,在骨質疏鬆症近似於中醫概念之骨痿的基礎上,中醫治療療骨質疏鬆症經典的方案為龜鹿二仙膠。古云:龜鹿二仙最守真,補人三寶氣精神,人參枸杞和龜鹿,益壽延年實可真。龜鹿二仙膠主要透過中醫概念之血肉有情之品:龜板、鹿角膠來填精補髓,讓中醫概念的腎可以合理發揮主骨生髓之功能。然而在臨床實務操作上,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除了可觀察到腎氣、腎精不足外,也常伴隨有中醫概念之瘀血。此外龜板、鹿角膠雖然有良好的益精髓的效果,但是本身的性質偏向滋膩,因此在使用這個治療方案時也須將患者是否有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列入考慮。固然龜鹿二仙膠在治療骨質疏鬆症可以發揮不錯的效果,且隨著資訊的傳播也越來越廣為人知,然而中醫講究個人化,不講求一一對應,因此當病家有相關需求時,還是請諮詢專業人員的建議,才能讓這個經典的治療方案發揮其最佳功效。

陳瑞倫醫師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適度的按摩與腎相關之穴位來發揮保健的效果。如:按摩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底中間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之起點,可用一手握住足趾、另一首來回摩擦足心,直到感覺足心發熱。在飲食補充方面,可以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適度補充鹹味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或是適度補充黑色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