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依蓁
一道曙光灑落在這座正在甦醒的城市,車陣如潮搧來搧去。乍看好像動靜脈系統,似血流在街道蔓延至四面八方,上上下下行著循環,供應著這城市的活力與熱情。人們道別夢境,配著飯糰油條,再一杯四海豆漿,出走而上學上班。府城的早晨,初看與一般城市無異,但是隨著陽光漸漸熾熱與愈聚愈濃,這古城的美麗與人文歷史便將點亮開來。
從台南火車站接著台20線,繞過圓環,迎著南門路的綠意,首先看到的是從小到大,我去過無數次的孔廟。從全臺首學進去,進到大成殿明倫堂,牆上掛著一大篇的書法與古代椅子擺設,兩側牆偌大的「忠」、「義」,恢弘氣度襯出孔夫子的莊嚴肅穆。這寧靜的四合院之中,微風輕拂,恍若聽見了至聖先師的耳語,揭開了他傳授學生的敬業與熱忱。他所說的字字句句,正在微風裡叮噹響著:「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鮮豔的紅色外牆,著上了他的熱情與精神,人生的偉大哲理凝縮於此。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引導他們言志的思想燦華,我也好想跨越時空成為他的得意門生,不禁揣想:「旁邊忠義國小的學生是否因此而努力,在這充滿書香與聖人的愛領導下,而讀書卓越?」、「我來此膜拜,把書帶來此讀,是否因發憤而有所深得?」確實,這寧靜安適的地方,一坐下,有書在手,真有「專心一志」之感。
走經充滿歷史淚痕的湯德章紀念公園,相較之下民生路就充滿婚嫁商家的喜氣,右轉永福路漫步到一級古蹟的武廟與赤崁樓,兩者可是重中之重。赤崁樓線條對稱,有八塊墓碑,紅瓦勾簷,磚宇齊疊,共有兩層樓,第二層更是有著中式花窗,藍白襯底,有如錦繡。赤崁樓為荷蘭人所建,為「普羅民遮城」,與安平的「熱蘭遮城」相對望,成犄角之勢,為當時的行政及商業中心,令人遙想其運籌帷幄的風華。既來到赤崁樓,不能錯過的是一旁的「度小月」擔仔麵,這可說是台南擔仔麵的天花板了。傳說光緒年間,台南有位洪芋頭,因應清明時節海邊常有暴雨,夏季常有颱風侵襲,不易出海捕魚,以捕魚維生的他為了維持生計,便於台南水仙宮前挑著扁擔賣麵食,台語的淡季又叫「小月」,所以叫「度小月擔仔麵」,把店名書寫於攤前所吊的燈籠上,始開設於光緒二十年,熟悉的庶民香氣、回味的鮮甜傳播百年。
台南,不僅有古蹟,還有那熱鬧的國華商圈。接著便是美食的一級戰區:沿著民族路二段,左轉海安路二段,來到國華街,參拜被市場包圍的水仙宮後,品嘗這小卷米粉還有白糖粿、喝著綠豆沙牛奶覽盡風俗才是正經事。菜市場裡,賣菜賣青草的漾著當季植物的香氣,販魚販海鮮的更是高檔貨橫陳,選購的眼明手快、精明老練,顧客與攤販各司其職彷彿是天生便已安排好的檔期。老闆與老闆娘總是親切地盡力服務顧客,並寒暄問暖、有說有笑。顧客與顧客之間雖然不認識,卻也會互相幫忙,排隊時彼此討論這些蔬菜與水果,或是交換自己的飲食習慣與採購秘訣,台南就是老饕的天堂。若去小吃店或是賣飲品的商家,顧客不多時,經常可見老闆跟顧客閒話家常,可以一窺近日社會熱門話題。來這裡,年輕人怎能容許錯過蜷尾屋冰淇淋?在這炎炎夏日裡,融化舌尖並暢涼身心,回程不忘去炸雞洋行購買炸雞,享用酥脆外皮下,鮮嫩多汁的雞肉,辣味更是可口,綻放味蕾。
五條港延伸出來的住商混合街弄,藏著許多低調的富貴人家,與常民生活一起再造新生、隱身巷弄的甘恬閑適讓人不斷地有驚喜感,一如煙花閃爍耀眼,連陽光微斜在牆邊或是廟簷都是極好的。宮廟的風華在歲月的淘洗之下,益發有了新機,尤是那普濟殿燈會,一排排的燈籠高高掛,各有不同的畫,好像是點亮了許多故事,在夜晚的街頭,輪番上映著一部部劇場。也因五顏六色的色彩,混雜交錯,像彩帶,像鱗片,更像倒轉的球池;或著,走進多采多姿的人生。人生,若沒有挑戰與挫折,也不會燦爛有趣,所以那盞盞燈籠,不單純是播放戲劇,而是人生的風景。還有那神農街,比鄰著百年的木造老式建築,擺著很多文創商品。夜晚的神農街,點著盞盞燈籠,紅的、黃的、七顏八色的,在這日式兼合中國風的街裡演繹著神秘與浪漫。眾人齊聚此地,卻不見嘈雜,依舊安靜,被鎖住的歲月與時光慢慢地流洩洋溢,韻漫開來,正一步一步的耐人尋味著。而和緩舒適的典雅舊美,就這麼悄悄地像留聲機反覆播送,如一本又一本的相冊翻閱時回甘淳樸。在這裡,同時能穿越時空體會古老風情,又能湊熱鬧,更是個適合文藝青年來聞香藝術與歷史的好去處。
海安路往南走,右轉中正路,來到充滿逸趣的和樂廣場,此前身為中國城。廢墟有了春天的活力,白色的建築體與整齊的綠色草坪相稱,還有那蜿蜒縮小又放大的潟湖小島,極富藝術氣息。不僅白天打卡能有自己的風格,這裡的夕陽也值得一窺究竟,金黃的夕陽鑲嵌在樓與樓之間,線條對比出的空間感,自成一家。和樂廣場的夕照與周遭相輝映,出美輪美奐的大樓頻頻點燈,還有那車水馬龍的街道與昏黃路燈,廣場裡頭也有小燈錯落有致地擺布在白色凹凸不規則的地面,環池而繞,像極了金色的串珠項鍊。水裡像寶石般的深藍小燈盞撒落而點,宛若掉下來的星空,在水裡擺盪遊移,倒映出來的夜景,好似複製一般。如果是情侶來這放鬆,定能感受浪漫情懷,並且留住許多甜蜜的剪影。
最後,沿著康樂街,左轉民生路二段,在運河的水流相傍中來到安平。「熱蘭遮城」為現今安平古堡,安平古堡白色的外觀像極了一個人修長的脖子,窗戶是眼睛,紅色的三角形屋頂則如清朝的官帽。走在老街,海風蘊含著西洋的鹹香,暈染了過路人的衣襟,使人沐浴在那段歷史的洗禮中。1662年鄭成功取得荷蘭城後,改稱安平鎮,從內城改為內府,台人因此稱其為「王城」。但因清領時期台江陸府,失去其重要性,清兵又破壞熱蘭遮城建億載金城,故現安平古堡為日治後重建,原荷治時所建僅存古堡前方外城南城垣老榕盤根的磚牆,滄桑足見台江近四百年的歷史。即便是年輕如我,也能具體感受到白雲蒼狗下,一時的功名利祿,彷彿只是時間的泡影,總會不斷地被人推翻與重塑,虛無縹緲中留存古建築遺構待後人去領受先賢的開拓勇氣,追憶其翻山倒海的能量,重啟再造。
而荷蘭人在台統治,不只有對土地的開墾,以及在台貿易,還曾用新港文來傳教。歷史上的府城,有著眾多傳教士在此處播福音。猶記得那馬雅各,藉由醫療教育在台南創辦第一所西醫館,後有「太平境馬雅各教會」作為紀念。教堂和緩溫柔的聖歌伴奏,搭配整齊有致的歌聲時,像清水一般地漾開搖盪著府城的古香、府城的涵養,以及馬雅各的恩典與感化,這些歷史彷彿因此跳舞著,熱烈邀請人來尋幽追隨。
我愛我的家鄉——府城。這裡不僅有人文藝術,更有著古風與歷史。我愛古風,愛歷史,更愛中文,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在府城,步調相對可以來得緩慢,就像一隻蝸牛。即便身在都市,也能放慢腳步,觀賞藝術,閱讀歷史,舒適懷舊交疊著舒適,也為生活增添幾分雅興和樂趣。此外,府城的冬日很溫暖,我認為緯度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有著彼此的關心與協助,才能讓心情與生活變得彷彿是娟印柔情的版畫,既樸實又強烈。薄暮將近,那屬於台南人的夜晚即將升起,府城的夜晚不是吞噬,而是綻放。這,是專屬於台南人的夜景,更是台南人的驕傲。這張五光十色的網,浸染人文幽香,邀請著全球的人民來舞動生命,網住留居此地的情懷。